《苦热行 其二》

时间: 2025-01-01 17:39:28

忆昔伏波南伐时,穿岸为宫避炎气。

青草茫茫起瘴烟,吹虫含沙总堪畏。

人生惜死非男儿,但有马革可裹尸,武陵之曲何伤悲!

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苦热行 其二

作者: 刘基 〔元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忆昔伏波南伐时,穿岸为宫避炎气。
青草茫茫起瘴烟,吹虫含沙总堪畏。
人生惜死非男儿,但有马革可裹尸,
武陵之曲何伤悲!

白话文翻译:

回想当年伏波将军南征的日子,
穿山越岭为避炎热而建起宫殿。
郊野青草茫茫,瘴气弥漫,
飞虫夹带沙尘,令人畏惧。
人生在世,珍惜生命并非男子汉的豪情,
但只要有马革可以裹尸,
那武陵的曲调又何必悲伤呢!

注释:

  • 伏波南伐: 指汉朝伏波将军马援南征的历史事件。
  • 穿岸为宫: 形象地描绘了人们为避暑而修建的临时住所。
  • 瘴烟: 指因潮湿气候而产生的有害气体。
  • 马革: 指用马皮做的尸体裹布,古代战士的象征。
  • 武陵之曲: 可能指《桃花源记》中描绘的美好生活,与诗中悲伤情感形成对比。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 刘基(1311-1375),字士俊,号梦阮,元代著名诗人、文学家,曾任官职,作品多涉及政治、历史、自然等题材,风格沉郁。
  • 创作背景: 该诗写于作者经历了南征的艰苦与无奈后,反映出对战争的厌倦与对生命的珍惜。

诗歌鉴赏:

《苦热行 其二》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战争与自然的深刻思考。诗中通过回忆南征的艰辛和险恶环境,表达了对生命脆弱的感慨。诗人在描绘炎热环境时,运用了“青草茫茫”和“瘴烟”的意象,生动地刻画出战场的艰难与危险。尤其是“吹虫含沙总堪畏”一句,展现了自然环境对人类的威胁,流露出对战争中的无奈与惧怕。

诗的后半部分则以男子汉的豪情与生死观为主题,表现出一种悲壮的英雄情怀。诗人认为,虽然人生在世应珍惜生命,但为国捐躯的壮士精神却让人不再畏惧死亡。结尾“武陵之曲何伤悲”,则在感叹之余传达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形成强烈的情感对比,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忆昔伏波南伐时: 以回忆开始,唤起读者对历史的关注。
  2. 穿岸为宫避炎气: 描绘了南征时的艰苦条件,表现出对炎热的无奈。
  3. 青草茫茫起瘴烟: 自然环境的恶劣,生动描绘战场景象。
  4. 吹虫含沙总堪畏: 强调自然的威胁,加深了对战斗环境的恐惧感。
  5. 人生惜死非男儿: 对生死观的探讨,表达对生命的珍惜。
  6. 但有马革可裹尸: 表达了对死亡的豁达态度,强调为国捐躯的光荣。
  7. 武陵之曲何伤悲: 以美好的理想生活作为结尾,形成对比,哀伤中有希望。

修辞手法:

  • 比喻与拟人: “青草茫茫”与“吹虫含沙”生动描绘了自然环境,使其具有生命力。
  • 对仗: 各句之间对称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反语: “人生惜死非男儿”,表面看似悲观,实则强调豪情。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生命的珍贵与战争的残酷展开,表现出诗人对历史的反思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深刻揭示了人性在困境中的坚韧与脆弱。

意象分析:

  • 伏波: 代表了历史英雄,象征着勇气与力量。
  • 青草与瘴烟: 体现了自然的威胁与生命的脆弱。
  • 马革: 象征着战士的决心与牺牲精神。
  • 武陵之曲: 代表了理想生活与内心追求的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伏波”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 A. 张飞
    • B. 马援
    • C. 李白
    • D. 诸葛亮
  2. 诗中“青草茫茫起瘴烟”意在描绘什么?

    • A. 美丽的自然景色
    • B. 战场的艰难与危险
    • C. 诗人的故乡
    • D. 战士的豪情
  3. “人生惜死非男儿”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 A. 对生命的珍惜
    • B. 对死亡的恐惧
    • C. 对战争的无奈
    • D. 对理想的追求

答案:

  1. B. 马援
  2. B. 战场的艰难与危险
  3. A. 对生命的珍惜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出塞》王昌龄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诗词对比:

  • 《出塞》《苦热行 其二》都探讨了战争与生命的关系。王昌龄通过对塞外景色的描绘,表现出战士的豪情与牺牲精神,而刘基则更侧重于对自然环境的描绘和生命的珍惜。两者在情感基调上虽有不同,但都深刻反映了历史的沉重与人生的思考。

参考资料:

  • 《元代诗歌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刘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