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和石末公元夜之作》
时间: 2025-01-01 15:48:0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次韵和石末公元夜之作
作者:刘基〔明代〕
八表流云澄夜色,
九霄华月动春城。
条风细细吹旗影,
香蔼微微引漏声。
河汉虹桥应断绝,
沧溟鳌足漫峥嵘。
愁来更听渔阳操,
独倚阑干坐到明。
白话文翻译
整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而美丽的夜晚,作者在夜色中感受到春城的温暖与宁静,细风轻拂,旗影摇曳,香气袅袅,伴随着漏水的声音,增添了几分惆怅。诗人联想到浩瀚的银河和沧海的宏伟,心中更生愁绪,最终独自倚靠在栏杆上,直到天明。
注释
- 八表流云:八方的天空,流动的云彩。
- 澄夜色:清澈明亮的夜色。
- 九霄华月:高空中的美丽明月。
- 条风细细:细如丝的微风。
- 香蔼:香气弥漫。
- 漏声:滴水声。
- 河汉:银河,指天上的星河。
- 虹桥:传说中的天桥,象征通往天界的道路。
- 沧溟:广阔的海洋。
- 鳌足:传说中龙王的神兽,象征力量与威严。
- 渔阳操:一种乐曲,常伴随愁苦的情绪。
典故解析
- 河汉与虹桥:源于古代神话,银河被称为“河汉”,而虹桥则是传说中连接天界与人间的桥梁,象征着人与天界的连接与断绝。
- 渔阳操:古代乐曲,常用以表达愁思,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惆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基,字伯温,号千里,明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他以其深厚的文学造诣和卓越的政治才能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他的诗词作品多以抒情、写景为主,语言精练,意境深远。
创作背景
该诗作于明代,正值作者政治理想与个人情感交织之际,反映了他在政治波动中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在一个宁静夜晚,诗人自然地将自己内心的愁苦与外界的美景结合在一起,表达了对人生的深刻感悟。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夜色中的宁静与美丽,诗人用“八表流云”和“九霄华月”来描绘夜空的辽阔与明净,表现出一种无边的遐想。细风轻拂,旗影摇曳,营造出一种动静结合的意境,仿佛在描绘一个生动的春夜。香气与漏水声的结合,不仅增加了空间的层次感,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细腻感受。后半部分,诗人将目光投向浩瀚的银河与深邃的海洋,通过“愁来更听渔阳操”表达了心中愁绪的加深,令人感受到一种孤独与惆怅。全诗以“独倚阑干坐到明”结尾,给人留下了深思,仿佛在夜的沉静中,诗人正与自己的愁苦对话,直至晨光初现。这种内心的挣扎与向外的美景形成鲜明对比,展示了诗人对生命的深刻反思和情感的细腻表达。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八表流云澄夜色:描绘夜空中的流云,清澈的夜色让人感到宁静。
- 九霄华月动春城:高空的明月映照着春天的城镇,营造出和谐的氛围。
- 条风细细吹旗影:微风轻轻吹动着旗帜的影子,增添了夜的生动气息。
- 香蔼微微引漏声:袅袅的香气伴随着滴水的声音,给人以诗意的联想。
- 河汉虹桥应断绝:感叹银河与虹桥似乎不可再通,暗含对人事的无奈。
- 沧溟鳌足漫峥嵘:大海的辽阔与神兽的威严,象征着浩渺的人生与无尽的情感。
- 愁来更听渔阳操:愁绪加深,更加怀念渔阳的乐曲,反映内心的孤独。
- 独倚阑干坐到明:孤独地倚靠在栏杆上,直到天明,表现了诗人的沉思与孤独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河汉虹桥”比喻人与自然的连接与隔绝。
- 拟人:如“香蔼微微”使香味具有人性化的特征。
- 对仗:整首诗的句式整齐,展示了工整的对仗之美。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夜晚的美丽与内心的愁苦,表达了人对自然的向往和对人生的思考,展现了深邃的哲理与情感的融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流云:象征时间的流逝与变化。
- 华月:代表美好的事物与希望。
- 细风:传递轻柔与细腻的情感。
- 香蔼:象征温暖与美好的回忆。
- 河汉:暗指浩瀚的宇宙与人生的无常。
- 渔阳操:象征对往昔的怀念与伤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八表流云”指的是什么?
A. 云彩的颜色
B. 八方的天空流动的云彩
C. 云的形状
答案:B -
“渔阳操”在诗中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开心
B. 愁苦
C. 兴奋
答案:B -
诗的最后一句“独倚阑干坐到明”表达了诗人的什么状态?
A. 愉快
B. 孤独与沉思
C. 忙碌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
- 《夜泊牛斗星》 李贺
- 《月夜忆舍弟》杜甫
诗词对比
- 李白《静夜思》:同样描绘了夜晚的宁静,但更多的是对故乡的思念,情感更为直接。
- 杜甫《月夜忆舍弟》:同样利用月夜表达愁苦,但情感更聚焦于亲情的思念,具有更多的社会背景。
参考资料
- 《明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刘基传》
上述材料中对《次韵和石末公元夜之作》的分析、解读和学习内容,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首诗的情感与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