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离家 赵蕃 〔宋代〕 饥来驱我去何之,束担垂行却住时。 幼女亦知离别感,挽衣端欲问归期。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饥饿驱使我离开,不知去向何方,收拾好担子准备出发时又停了下来。幼小的女儿也感受到了离别的悲伤,拉着我的衣服,急切地想要问归来的日期。
注释: 字词注释:
- 饥来:饥饿来临。
- 驱我去何之:驱使我离开,不知去向何方。
- 束担:收拾好担子,准备出发。
- 垂行却住:准备出发时又停了下来。
- 幼女:幼小的女儿。
- 亦知:也知道。
- 离别感:离别的悲伤。
- 挽衣:拉着衣服。
- 端欲:急切地想要。
- 问归期:询问归来的日期。
典故解析:
- 无特定典故,主要描述离家的情景和家人的反应。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蕃(1143-1229),字昌父,号章泉,宋代诗人,与韩淲并称“二泉”。其诗风格清新自然,多写山水田园,也有不少反映社会现实和表达个人情感的作品。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因饥饿而被迫离家的情景,以及幼女对离别的感受。反映了当时社会的贫困和家庭成员之间的深厚情感。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细节,描绘了诗人因饥饿而被迫离家的情景。首句“饥来驱我去何之”直接表达了诗人无奈的心情,而“束担垂行却住时”则进一步通过动作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犹豫和不舍。后两句“幼女亦知离别感,挽衣端欲问归期”则通过幼女的反应,加深了离别的情感色彩,同时也体现了家庭成员之间的深厚情感。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通过对离别场景的细腻描绘,传达了诗人对家庭的眷恋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饥来驱我去何之”:诗人因饥饿而被迫离家,不知去向何方,表达了无奈和迷茫。
- “束担垂行却住时”:收拾好担子准备出发时又停了下来,展现了内心的犹豫和不舍。
- “幼女亦知离别感”:幼小的女儿也感受到了离别的悲伤,体现了家庭成员之间的深厚情感。
- “挽衣端欲问归期”:拉着诗人的衣服,急切地想要问归来的日期,加深了离别的情感色彩。
修辞手法:
- 拟人:“饥来驱我去何之”中的“驱我”将饥饿拟人化,增强了表达效果。
- 动作描写:“束担垂行却住时”通过动作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犹豫和不舍。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达离别的无奈和家庭的深厚情感。通过对离别场景的细腻描绘,传达了诗人对家庭的眷恋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饥来:象征贫困和无奈。
- 束担:象征准备出发和离别。
- 幼女:象征家庭和亲情。
- 挽衣:象征依恋和不舍。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饥来驱我去何之”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无奈和迷茫 B. 喜悦和期待 C. 愤怒和失望 答案:A
-
“幼女亦知离别感”中的“幼女”象征什么? A. 孤独 B. 家庭和亲情 C. 未来 答案:B
-
诗中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韩淲《送别》:同样描写离别场景,表达了对家庭的眷恋。
- 王维《送别》:通过山水意象表达离别之情。
诗词对比:
- 赵蕃《离家》与王维《送别》:两者都描写离别,但赵蕃的诗更侧重于家庭情感的表达,而王维的诗则通过山水意象来表达离别之情。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赵蕃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宋代诗人传》:介绍了赵蕃的生平和创作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