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山寺次姚广孝韵》

时间: 2025-01-17 10:36:19

客径缘溪入,禅关背日开。

竹深清磬出,潭静白云来。

碍树山中断,映池松倒栽。

劳尊临曲水,绝胜晋人杯。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惠山寺次姚广孝韵
客径缘溪入,禅关背日开。
竹深清磬出,潭静白云来。
碍树山中断,映池松倒栽。
劳尊临曲水,绝胜晋人杯。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惠山寺的幽静环境和优雅的氛围。诗的开头,游人顺着小路沿溪水走进寺庙,寺庙的禅关背对着落日而开。幽深的竹林中传出清脆的磬声,潭水静谧,白云缓缓飘来。树木遮挡了山间的视线,池塘的倒影中松树斜斜地映入水中。诗人惬意地坐在曲水边,感叹这里的美景胜过古晋人的酒杯。

注释:

  • 客径:游人所走的小路。
  • 缘溪:沿着溪水而行。
  • 禅关:禅宗的关口、门口。
  • 清磬:清脆的磬声,指寺庙中打磬的声音。
  • 潭静:潭水静谧、安静。
  • 碍树:挡住视线的树木。
  • 映池:水面上倒映的景象。
  • 劳尊:劳烦您(尊敬的客人)。
  • 曲水:弯曲的小河。
  • 绝胜:极为胜过。

典故解析:

  • 晋人杯:指古代晋国的人饮酒的豪情,寓意诗人所处环境的清幽雅致,胜过古人饮酒的场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秦柄(生卒年不详),明代诗人,以诗词见长,常常表现出对自然景物的细腻观察与感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惠山寺,反映了诗人对禅宗文化的理解和对自然美的赞美,体现出他在寺庙中静思的情景。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惠山寺的清幽环境。首句“客径缘溪入”,以游人的视角引入,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接着,诗人描写了禅关的开阖,与自然的和谐。竹林中的“清磬”声,给人一种宁静和清新的感觉,而“潭静白云来”,更是将自然的宁静与心灵的宁静结合在一起,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平和与沉静。

后两句中,作者描绘了树木与水池的美丽景象,尤其是“映池松倒栽”的意象,展现了水面倒影的美丽,营造出一种诗意的空间。最后一句“劳尊临曲水,绝胜晋人杯”,则是对比古人与今人的饮酒风雅,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认为此地的美景远胜于古时的酒宴,突显了诗人对自然与人文结合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客径缘溪入:描述游人沿着小路走进寺庙,带有探索的意味。
  2. 禅关背日开:禅关面向自然,背对落日,暗示宁静与内省。
  3. 竹深清磬出:竹林深处传来清脆的磬声,营造出一种禅意的氛围。
  4. 潭静白云来:潭水静谧,白云轻柔飘过,增强了宁静的意境。
  5. 碍树山中断:树木遮挡了视线,带有一种神秘感。
  6. 映池松倒栽:松树的倒影在水中,展现了自然之美。
  7. 劳尊临曲水:礼遇尊贵的客人,表达对自然的赞美。
  8. 绝胜晋人杯:强调这里的美胜过古代饮酒的场景,表明诗人的情感倾向。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客径缘溪入,禅关背日开”,对仗工整,音韵和谐。
  • 比喻:通过描写自然景物,隐喻心境的宁静。
  • 意象:运用“竹”、“潭”、“松”等自然意象,传达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是对自然美的赞美与对心灵宁静的追求。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将自然与禅宗文化结合,体现出一种超然的境界。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溪水:象征流动与生机。
  • 竹林:象征清雅与高洁。
  • 清磬:象征禅宗的宁静与思考。
  • 白云:象征自由与恬淡。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客径缘溪入”意指: A. 游人沿着小路走进寺庙
    B. 游人离开寺庙
    C. 游人迷路

  2. “绝胜晋人杯”主要表达了诗人: A. 对古代酒宴的怀念
    B. 对自然美的赞美
    C. 对友人的敬意

  3. 诗中“潭静白云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 A. 热闹喧哗
    B. 宁静安详
    C. 风雨交加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庐山谣》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诗歌相比,秦柄的诗在意境上更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而王维则更多展现了个人情感与自然的交融。两者都以自然为题材,但表达的情感和风格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秦柄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唐诗三百首》

通过以上结构,读者可以深入理解《惠山寺次姚广孝韵》的意境与美感,同时也能进行互动学习,巩固所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