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岩栖夙有志,兹地聊相娱。
旧迹怀桑苧,幽踪托苾刍。
经寒林雨薄,入暮岭云孤。
愿效刘吁筑,终焉遂隐图。
白话文翻译:
我在山岩中栖息,早有隐居的志向,如今在这里稍作娱乐。
旧日的踪迹让我怀念桑树和苧麻,幽静的行踪让我寄托在苾刍之中。
经历了寒冷的森林和细雨,我在傍晚时分走入了孤独的山岭云雾之中。
我愿意效仿刘吁的隐居,最终实现我隐逸的图谋。
注释:
- 岩栖:指在岩石中栖息,隐居于山中。
- 夙有志:早就有了隐居的志向。
- 兹地:这地方,此地。
- 聊相娱:稍作娱乐,消遣。
- 旧迹:过去的痕迹,指以前生活过的地方。
- 桑苧:桑树和苧麻,指的是一种植物,通常与乡土生活有关。
- 幽踪:幽静的行踪,隐秘的踪迹。
- 苾刍:一种草,常用于喂养动物,寓意朴素的生活。
- 经寒林雨薄:经历了寒冷的森林和细雨的侵袭。
- 入暮岭云孤:傍晚时分走入孤独的山岭云雾之间。
- 刘吁:汉代隐士,象征隐逸生活。
- 筑:修建,隐居的居所。
- 终焉:最终,完结。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秦柄,明代诗人,其作品多反映自然景观和隐逸生活,具有浓厚的个人情感与哲理思考。他的诗作常常展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明代,正值社会动荡与个人理想的冲突,诗人在这种背景下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渴望和对自然的依恋。
诗歌鉴赏:
《林泉山房二首 其二》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全诗以“岩栖”开头,直接表明了诗人早有志向在山中隐居,体现了他对世俗生活的超然态度。接着,诗人用“旧迹怀桑苧”表达对过去生活的怀念,桑树和苧麻不仅是乡土的象征,更是诗人心灵深处的依恋。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描述了自己在寒冷的森林中经历细雨的情景,这种自然的描绘不仅增加了诗的层次感,也传达出诗人面临孤独与艰难的情感。最后,诗人以“愿效刘吁筑”结束,表明了自己向往隐居生活的坚定决心,刘吁作为历史上著名的隐士,成为诗人理想的象征。
整首诗言简意赅,却意蕴深远,既有对自然的赞美,也有对人生选择的思考,表现出一种超然的生活理想和深邃的哲理思考,是明代山水诗的代表作品之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岩栖夙有志:诗人从一开始就强调自己在山岩中栖息,早有隐逸的志向,展现出对自然的向往。
- 兹地聊相娱:在这个地方稍作娱乐,表明他虽有志隐居,但在此地也享受生活的乐趣。
- 旧迹怀桑苧:怀念往昔的生活,桑树和苧麻暗示他的乡土情怀。
- 幽踪托苾刍:在幽静的环境中,渴望寄托自己的情感和理想于简单的生活方式。
- 经寒林雨薄:经历了寒冷的森林和细雨,展现出自然环境的恶劣与孤独感。
- 入暮岭云孤:傍晚时分走入孤独的山岭,反映出诗人的内心状态与环境的契合。
- 愿效刘吁筑:愿意效仿历史上的隐士刘吁,表达对隐逸生活的追求。
- 终焉遂隐图:最终实现隐居的理想,表明诗人对未来生活的向往。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寒林雨薄”与“暮岭云孤”,形成对比,加强了诗的音乐感。
- 意象:山岩、桑树、寒林等意象的运用,构建出一种自然与隐逸的和谐美。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反映出对自然的热爱及对人生选择的思考,具有深刻的哲理意味。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岩:象征孤独与隐逸,代表一种与世隔绝的生活方式。
- 桑苧:代表乡土情怀和朴素的生活。
- 寒林雨薄:象征艰难与孤独,突显自然环境的恶劣。
- 云孤:象征孤独与清冷,表现出诗人的内心世界。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岩栖夙有志”中的“夙”字意为: A. 早 B. 晚 C. 忍耐 D. 喜欢
-
诗中提到的刘吁是: A. 一位诗人 B. 一位隐士 C. 一位将军 D. 一位商人
-
“愿效刘吁筑”中的“筑”指的是: A. 建筑 B. 隐居之所 C. 作品 D. 诗篇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山中答问》——王维
- 《终南山》——李白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中答问》与秦柄的《林泉山房》都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王维的诗更注重描绘自然的美,而秦柄则更强调内心的哲思与孤独感。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隐逸文化与文学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