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山居图
作者: 唐寅 〔明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隐居深在碧山空,
涧壑才堪侧步通。
芋栗一园秋计足,
僮奴百指治生同。
短墙甃石牢牵荔,
薄酒盈坛共转筒。
我欲相随卜居去,
此身一脱花尘红。
白话文翻译:
我隐居在深邃的青山之中,
溪涧山谷才刚好可以侧身而行。
一园的芋头和栗子,秋天的收成已足够,
仆人们的手指都在一起忙着生活。
短墙用石头砌成,牢牢地栽种着荔枝,
薄酒满坛,大家围坐一起转着筒子。
我想和你一起选择这里居住,
只愿此身一脱去尘世的红尘。
注释:
- 隐居:指远离世俗,过隐秘的生活。
- 涧壑:指山间的沟壑。
- 芋栗:指一种植物,芋头和栗子,秋天的丰收。
- 僮奴:指仆人或佣人。
- 短墙甃石:短墙用石头砌成。
- 薄酒盈坛:指酒量不大,但酒坛满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唐寅(1470年-1523年),字伯虎,号六如居士,明代画家、诗人、书法家。他以才华横溢著称,作品多描绘山水、花鸟,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
《山居图》创作于唐寅隐居期间,反映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在明代,士人普遍追求脱离官场的喧嚣,寻求宁静的山居生活,这首诗正是这种思想的体现。
诗歌鉴赏:
《山居图》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热爱与向往。首句“隐居深在碧山空”,以“碧山”描绘了隐居的环境,深邃而空旷,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接下来的“涧壑才堪侧步通”则表明了这里的自然环境,虽然崎岖,但可通行,暗含着一种人和自然和谐共处的哲学。
第三、四句描绘了丰收的场景,诗人以“芋栗一园秋计足”展示了丰收的喜悦,而“僮奴百指治生同”则体现了在隐居生活中的和谐与勤劳。短墙、荔枝和薄酒等意象,进一步描绘了田园生活的美好与简单。
最后两句“我欲相随卜居去,此身一脱花尘红”,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生活的渴望,愿意放弃世俗的纷扰,追求内心的宁静与满足。这不仅是唐寅个人的心声,也是当时许多文人所共有的理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隐居深在碧山空:描绘隐居的环境,表达对宁静的向往。
- 涧壑才堪侧步通:展示自然的崎岖,但仍可以步行,表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 芋栗一园秋计足:丰收的喜悦,体现自给自足的理想生活。
- 僮奴百指治生同:生活的和谐与共同努力。
- 短墙甃石牢牵荔:描绘生活场景,简朴而真实。
- 薄酒盈坛共转筒:聚会的快乐,生活的乐趣。
- 我欲相随卜居去:渴望与他人共同选择隐居生活。
- 此身一脱花尘红:追求心灵的解脱,远离尘世的纷扰。
修辞手法:
- 比喻与拟人:通过具体的自然描写如“碧山”和“涧壑”传达内心的情感。
- 对仗:如“芋栗一园”和“僮奴百指”,形成和谐的音韵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渴望远离尘世的纷扰,追求内心的宁静与满足。这种隐逸理想在明代士人中广泛流行,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心态。
意象分析:
- 碧山:象征自然的宁静与美好。
- 涧壑:代表自然的崎岖与艰辛。
- 芋栗:象征丰收与自给自足的生活。
- 薄酒:代表生活的乐趣与人际关系的和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芋栗”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树
- B. 一种植物
- C. 一种动物
-
诗人希望与谁一起隐居?
- A. 朋友
- B. 僮奴
- C. 爱人
答案: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桃花源记》:同样表达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 王维《山居秋暝》:描绘山居的宁静与美好。
诗词对比: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与唐寅的《山居图》都表达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但陶渊明更侧重于对自然的赞美,而唐寅则加入了人际关系的温暖与生活的琐碎。
参考资料:
- 《唐寅诗文全集》
- 《明代文学与文化研究》
- 《隐逸文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