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 台城怀古,步萨都剌韵》
时间: 2025-01-08 02:45:2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满江红 台城怀古,步萨都剌韵
作者: 浦江清
六代江山,凭眺处沙鸥栖息。
叹一片榛莽荒秽,繁华非昔。
古棣鸡鸣依旧是。
南朝燕子曾相识。
最凄凉,萧寺独凭高,悲风急。
台上柳,和愁识。
台下井,伤心迹。
有明湖十里。
寒波落日,冷荻秋弹词客泪,孤蓬静伴斜阳泣。
莽西风,一雁过城楼,长天碧。
白话文翻译
在这曾经属于六代的江山上,远眺的地方沙鸥栖息。
感叹如今只剩下荒凉的榛莽,昔日的繁华已不复存在。
古时的棣树下,鸡鸣声依然响起。
南朝时期的燕子曾在这里栖息。
最让人感到凄凉的是,萧寺孤独地伫立在高处,悲风呼啸。
台上的柳树,似乎也能理解我的愁苦。
台下的井,留下了我伤心的痕迹。
明湖十里,湖水荡漾。
寒波映照着落日,冷荻随风摇曳,弹词客泪流满面,孤蓬在斜阳下静静哭泣。
在这莽莽西风之中,一只大雁飞过城楼,长天一片碧蓝。
注释
字词注释:
- 榛莽:指杂草丛生的地方,形容荒废的景象。
- 古棣:古时的棣树,象征着旧时的繁华与记忆。
- 萧寺:指寂静、冷清的寺庙,表现一种孤独感。
- 寒波:指秋冬季节湖面的波浪,带有寒意。
典故解析:
- 南朝燕子:指南朝时的燕子,象征着旧时的繁华和美好记忆。
- 孤蓬:象征孤独漂泊的性格,反映作者的心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浦江清,现代诗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深刻的历史意识著称。作品常常蕴含对历史的反思和对生活的感悟。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对古城台城的眺望中写成,反映了作者对历史的怀念和对当前社会状况的感慨。诗中的台城曾是繁华之地,如今却已凋敝,激发了诗人对历史的沉思。
诗歌鉴赏
《满江红 台城怀古》是一首充满历史感和情感深度的作品。诗中通过对古城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追忆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开头的“六代江山”不仅标志着时间的久远,也暗示了此地曾经的辉煌。随着诗句的推进,诗人逐渐转向对现实的反思,描绘了荒凉的景象,表现出对繁华已逝的无奈与惋惜。
“寒波落日,冷荻秋弹词客泪”这一句,生动地描绘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悲伤,寒波与冷荻的意象相得益彰,传达出一种凄凉的美感。诗人在对景物的描写中,巧妙地运用了各种修辞手法,增强了情感的表达。例如,使用比喻将“孤蓬”与自己的心境相联系,突显了漂泊和无依的感觉。
整首诗在结构上层层递进,从对历史的追忆到对现实的感伤,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最终以“一雁过城楼,长天碧”收束,给人以无尽的遐思。诗人通过细腻的情感和丰富的意象,让读者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与个人情感的交织,展现了对往昔繁华的追忆与对现实冷清的无奈。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六代江山,凭眺处沙鸥栖息:诗人站在高处,眺望这片曾经的江山,沙鸥安静地栖息,体现一种历史感。
- 叹一片榛莽荒秽,繁华非昔:感叹如今的荒凉与昔日的繁华形成鲜明对比。
- 古棣鸡鸣依旧是:古棣树下的鸡鸣声仍旧,象征着岁月的流逝与变迁。
- 最凄凉,萧寺独凭高,悲风急:萧寺的孤独与悲风的呼啸,增强了全诗的凄凉气氛。
- 寒波落日,冷荻秋弹词客泪,孤蓬静伴斜阳泣:寒波与落日映衬,描绘出秋天的孤独与伤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孤蓬”,将孤独的心情形象化。
- 拟人:如“台上柳,和愁识”,赋予柳树以人的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的追忆和对现实的感慨,表现了对过往繁华的怀念和对现状的无奈,反映了诗人对生命无常的思考以及对孤独的深切体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沙鸥:象征自由与孤独。
- 古棣:历史的见证,承载着过去的记忆。
- 萧寺:孤寂的地方,反映内心的孤独。
- 明湖:象征纯净与美好,但也暗含忧伤。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六代江山”指的是哪个历史时期?
- A. 唐代
- B. 六朝
- C. 宋代
- D. 明代
-
“寒波落日”主要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 A. 欢乐
- B. 孤独与伤感
- C. 愤怒
- D. 希望
-
诗中“孤蓬”象征着什么?
- A. 繁华
- B. 孤独
- C. 死亡
- D. 友情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同样是怀古之作,表达了历史的变迁与个人的思考。
-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通过描写猎行,表现了对人生的感慨。
诗词对比:
- 《满江红》(岳飞)与浦江清的《满江红》:两者皆以“满江红”为题,但岳飞的作品更多表达了报国之志,而浦江清的作品则侧重于历史的追忆与个人的孤独感,展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与主题深度。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现代诗歌的审美与表达》
- 《诗词研究与创作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