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 其五 读史有感,再次前韵》
时间: 2025-01-06 13:26:29意思解释
满江红 其五 读史有感,再次前韵
作者: 卢前 〔近代〕
原文展示
唐室中兴,吾长念当年李郭。 眼前惟包羞降虏,怀惭投阁。 将相雄才当世少,乾坤正气凭谁作。 笑谈间鼙鼓早收京,除奸恶。 吾勇士,拼锋锷。 吾志士,在沟壑。 愿疾呼而起,敌心惊落。 安史纥蕃何足惧,王师早已陈河洛。 岂贪图十万系腰钱,扬州鹤。
白话文翻译
唐朝复兴,我常常怀念当年李白与郭子仪的豪情壮志。 如今眼前却只看到羞辱降敌的情景,感到内心惭愧不已。 当今能担任将相的英才实在太少,天地间的正气又有谁来捍卫? 在笑谈之间,战鼓早已在京城收起,奸佞之徒被剔除。 我愿做勇士,拼尽全力。 我志同道合的人,虽身处逆境,但愿意奋起反抗。 安史之乱与外族入侵又怎能让人畏惧,王师早已在河洛地区布阵。 难道是为了十万两黄金而贪图富贵,而忘记了扬州的美丽与荣耀?
注释
- 唐室中兴:指唐朝的复兴。
- 李郭:指李白与郭子仪,象征英雄豪杰。
- 包羞降虏:指屈辱地投降敌人。
- 将相雄才:指能够担任高官的优秀人才。
- 鼙鼓:古代军中用以指挥作战的乐器。
- 疾呼而起:急切地呼喊起来,表示反抗的决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卢前,近代诗人,以豪放激昂的诗风著称,深受古典文学的影响。他在诗中常表现出对历史的反思和对英雄人物的怀念。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近代,正值国家动荡不安、外敌入侵之际,诗人通过回顾历史,激发出对当仁不让的豪情,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英雄的渴望。
诗歌鉴赏
这首《满江红》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深切关怀。首先,诗的开头通过对唐朝复兴的怀念,引出对李白和郭子仪等历史人物的崇敬,体现了诗人对英雄豪杰的向往与惋惜。接着,诗人通过“眼前惟包羞降虏”的感慨,表达了对现实的无奈和对投降行为的强烈否定,流露出深深的爱国情怀。
在诗中,诗人展现了强烈的反抗精神,强调“吾勇士,拼锋锷”,表现出愿意为国捐躯的决心。诗的后半部分通过对安史之乱和外敌的描绘,展现出一种“不屑一顾”的态度,体现了诗人对民族精神的自信与坚定。最后,诗人通过“岂贪图十万系腰钱,扬州鹤”一句,深刻揭示了物质利益与民族大义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升华了爱国情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唐室中兴:开头强调历史的辉煌。
- 吾长念当年李郭:表达对英雄的怀念。
- 眼前惟包羞降虏:现实的无奈与屈辱。
- 将相雄才当世少:对人才匮乏的感叹。
- 笑谈间鼙鼓早收京:暗示战事已定,反映时代的安定。
- 吾勇士,拼锋锷:表现反抗的豪情。
- 愿疾呼而起:渴望号召同道中人。
- 安史纥蕃何足惧:对敌人的蔑视与自信。
- 岂贪图十万系腰钱:强调忠诚与责任。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吾勇士,拼锋锷”与“吾志士,在沟壑”,形成对比。
- 排比:如“愿疾呼而起,敌心惊落”,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主题思想: 全诗表现了对历史的思考、对国家命运的关心,以及对英雄豪杰的崇敬。通过对比古今,诗人强调了民族精神的重要性,呼唤人们为了国家而奋起反抗。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李郭:象征着历史的英雄与豪情。
- 安史:代表着历史上的动乱与外敌。
- 鼙鼓:象征战争与斗争的号角。
- 河洛:象征着国家的安全与稳定。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李郭”指的是谁?
- A. 李白与郭子仪
- B. 李清照与郭沫若
- C. 李世民与郭子仪
- D. 李贺与郭沫若
-
诗人表达了对现实的什么看法?
- A. 对现实的赞美
- B. 对现实的惋惜与无奈
- C. 对现实的漠视
- D. 对现实的赞同
答案: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岳飞的《满江红·写怀》
- 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诗词对比:
- 岳飞的《满江红·写怀》同样表现了激昂的爱国情感,但更加强调个人忠诚与责任,与卢前的作品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 《中国近现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这首《满江红》不仅是一首怀古之作,更是一曲激励人心的爱国诗篇,值得深入细读与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