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 为周雪客题画册》
时间: 2025-01-06 04:12:1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满江红 为周雪客题画册
作者: 李符 〔清代〕
峨雪初消,洞庭水高没楚天。
被真把并刀剪取,藤几留看。
方絮澹浮云梦泽,尖毫轻抹酒香山。
浑不知是月是斜阳,涵翠澜。
帆隐隐,何处船。
衡湘路,有无间。
望二妃佩杳,瑟冷空坛。
掌上浪痕疑带响,袖边风色欲生寒。
记此中两趁米樯过,曾扣舷。
白话文翻译:
初夏时节,峨眉山的雪刚刚融化,洞庭湖的水位高涨,淹没了楚地的天空。画册中的美景被真笔描绘得如刀剪般精细,藤椅旁静静地观赏。轻柔的云朵在梦幻的湖面上漂浮,细笔轻轻勾勒出酒香四溢的山景。
我完全不知是明月还是斜阳,绿水轻涵的波澜。远处的帆船隐约可见,哪里是归航的方向?衡湘的路途,似乎无尽的空间在延展。
我遥望二妃的佩饰,冷清的空坛仿佛在诉说往事。手掌上的浪花似乎还带着回响,袖子边的风色已然透出寒意。
我记得在这美丽的景色中,两只米白色的帆船擦肩而过,曾经轻轻敲响我的船舷。
注释:
- 峨雪:指的是峨眉山上的雪。
- 洞庭水高:洞庭湖的水位高涨。
- 真把并刀剪取:用真笔描绘得如刀剪般精致。
- 藤几:藤制的桌子,表示悠闲的情景。
- 方絮:指云朵。
- 尖毫:细笔,指画笔之精细。
- 二妃:指的是王昭君和西施,历史上著名的美人。
- 米樯:指的是米色的帆船。
- 扣舷:轻轻敲打船舷,表示船只相遇。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符,清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作品多表现山水之美,情感细腻,常常通过自然景色表达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满江红》是李符在为周雪客的画册题写的一首诗,诗中描绘了春夏交替时的自然景色,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一个如梦似幻的场景,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细腻观察与深切感受。开头几句通过描绘雪融、湖水高涨的自然景象,营造出一种清新的氛围,给人一种春天萌动的感觉。接着,诗人将目光转向画册,借助“刀剪”的比喻,强调了画作的生动与真实,仿佛在说:这幅画就像是从自然中提炼出来的精华。
随着意象的深入,诗人逐渐引入了自己的情感。诗中提到的“二妃佩杳”不仅是对历史美人的追忆,也暗示了诗人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而“袖边风色欲生寒”则暗示了即使在美丽的景色中,情感的冷清和孤寂依然存在。
最后,诗人通过“米樯过,曾扣舷”的回忆,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相遇与擦肩而过,带出一种人生无常的哲理。在美丽的自然中,诗人不仅仅是欣赏景色,更是在思考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给整首诗增添了深邃的意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峨雪初消,洞庭水高没楚天:描绘初夏的自然环境,峨眉山的雪融化,湖水上涨,形成美丽的画面。
- 被真把并刀剪取,藤几留看:表达画册的细腻与真实,诗人静静欣赏。
- 方絮澹浮云梦泽,尖毫轻抹酒香山:细腻描绘云朵和酒香山的美景,营造梦幻的氛围。
- 浑不知是月是斜阳,涵翠澜:在这美景中,诗人感到迷茫,不知是月光还是夕阳。
- 帆隐隐,何处船:远处的帆船隐约可见,诗人思考归航的方向。
- 衡湘路,有无间:描绘湘南的路途,似乎无尽。
- 望二妃佩杳,瑟冷空坛:借二妃引出对历史的回忆,感慨往事的冷清。
- 掌上浪痕疑带响,袖边风色欲生寒:感受到自然的变化,暗示内心的孤寂。
- 记此中两趁米樯过,曾扣舷:回忆与人相遇的瞬间,感叹人生的无常。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画作比作“刀剪”,强调其精致。
- 拟人:自然景象被赋予情感,如“袖边风色欲生寒”。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对称,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历史的追忆,同时也流露出孤独与无常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
意象分析:
- 峨雪:象征着纯洁与清新。
- 洞庭水:象征着博大与深邃。
- 云梦:代表着梦幻与希望。
- 二妃:引发对美好往事的怀念。
- 米樯:象征人生的际遇和相遇的瞬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峨雪初消”中的“峨雪”指的是哪个山? A. 泰山
B. 峨眉山
C. 黄山
D. 华山 -
“望二妃佩杳”中的“二妃”指的是哪个历史人物? A. 王异
B. 王昭君
C. 西施
D. 貂蝉 -
整首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A. 自然的美丽
B. 人生的无常
C. 对历史的追忆
D. 以上都是
答案:
- B
- B,C(两者都是)
-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临江仙》:李清照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诗词对比:
- 李符 vs. 李白: 李符的细腻与李白的豪放形成鲜明对比,前者通过自然景象表达内心情感,后者则通过壮丽山河展现豪情壮志。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李符作品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