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 自独山至白沙湾即景》
时间: 2025-01-06 12:20:4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满江红 自独山至白沙湾即景
作者: 许白凤
东去全塘,一望是红旗列列。
天不夜明灯障月,银锄耀雪。
劈面拦潮人作坝,分头走石车和楫。
要高山阔水更扬鞭,齐心力。
七千亩,新田辟。
十五里,长堤叠。
听钱江两岸,战歌联捷。
碧海栽桑尘境换,青梅煮酒群英集。
问诗翁多少好题材,重来觅。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写了从独山到白沙湾的壮丽景色,红旗在全塘上随风飘扬。夜空明亮,灯光照耀着月亮,手中的银锄映照着雪花。潮水冲击着堤坝,人们分头操作着石车和船桨。要想在高山和宽阔水域中更加努力,就要齐心合力。开辟了七千亩的新田,修建了长达十五里的堤坝。钱江两岸传来战斗的歌声,碧海之旁栽种桑树,尘世的景象也因此改变,青梅酒会上群英汇聚。我问诗人,有多少好的题材可以写,真希望再来寻觅。
注释
- 全塘:指满塘的水域,象征着丰收的希望。
- 红旗列列:形容红旗迎风招展,象征革命和希望。
- 银锄:指的是农具,反映出农民的辛勤劳动。
- 钱江:指的是钱塘江,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
- 青梅煮酒:典故源于《三国演义》,象征着英雄聚会,志同道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许白凤,现代诗人,作品多以自然景观、人文历史为题材,风格清新,富有时代感。他在创作中常常融入对社会变迁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新社会背景下,诗人目睹了土地开垦和人民奋发向上的场景,表达了对未来的希望和对劳动人民的赞美。
诗歌鉴赏
《满江红 自独山至白沙湾即景》是一首兼具现实与理想的诗作。诗中,许白凤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劳动场景,传达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诗的开头便以“红旗列列”引入,象征着革命的胜利与新生活的开始,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接着,诗人描绘了夜空的明亮和人的劳动场景,展现了人们在新社会中团结奋进的精神面貌。
在意象的运用上,诗人将自然与人文相结合,描绘出一幅生动的劳动画面。七千亩的新田和十五里的长堤,展示了人们的辛勤与努力,也象征着丰收的希望。最后,诗人以“问诗翁多少好题材,重来觅”作为结尾,表达了对诗歌创作灵感的渴望,这不仅是对自身创作的反思,也是对社会与历史的深刻思考。
总体上,这首诗在语言上简洁明快,意象丰富,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待,是当代诗歌中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东去全塘,一望是红旗列列:描绘了朝阳下满塘的水面,映衬着红旗,象征着希望和革命。
- 天不夜明灯障月,银锄耀雪:夜空明亮,灯光照亮月亮,银色的锄头在雪光中闪耀,展现了劳动的美丽。
- 劈面拦潮人作坝,分头走石车和楫:描绘了人们在潮水中修堤坝的情景,展现了勤劳的精神。
- 要高山阔水更扬鞭,齐心力:表达了人们在艰难环境中团结一致、共同奋斗的决心。
- 七千亩,新田辟:展示了开垦新田的成果,象征着丰收和希望。
- 十五里,长堤叠:指修建的堤坝,象征着人们的努力和成就。
- 听钱江两岸,战歌联捷:传达了战斗的豪情,象征着胜利与团结。
- 碧海栽桑尘境换,青梅煮酒群英集:象征着生活的富足与人们的聚会。
- 问诗翁多少好题材,重来觅:表达了对创作灵感的追求,以及对生活的热爱。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高山阔水”、“齐心力”等,形成了整齐的韵律感。
- 比喻:将劳动与自然景观结合,展现了生活的美好。
- 拟人:通过生动的描写使自然景物具有人情味。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出对社会变革的热情和对劳动人民的赞美,展现了新时代的希望与活力,传递了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红旗:象征革命、希望和未来。
- 银锄:象征勤劳和美好生活的追求。
- 钱江:承载着历史与文化的象征。
- 青梅:象征着友谊与团聚。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东去全塘”的意象主要象征什么? A. 自然景观
B. 劳动人民的希望
C. 革命的胜利
D. 以上皆是 -
诗中提到的“七千亩”主要指什么? A. 土地的面积
B. 农民的辛勤
C. 劳动的成果
D. 以上皆是 -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未来的渴望
B. 对诗歌创作灵感的追求
C. 对生活的热爱
D. 以上皆是
答案:1.D 2.D 3.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同样描绘自然景色,寓意深远。
- 《静夜思》李白: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感慨。
诗词对比
- 《满江红 自独山至白沙湾即景》 vs 《春江花月夜》:前者强调劳动与团结,后者则注重自然与情感的交融。两者都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但侧重点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现代诗歌鉴赏》
- 《唐诗三百首》
- 《当代诗词选》
这些资料将有助于深入了解诗词的创作背景和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