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王季友赴洪州幕下》
时间: 2025-01-19 19:09:4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王季友赴洪州幕下
钱起 〔唐代〕
列郡皆用武,南征所从谁。
诸侯重才略,见子如琼枝。
抚剑感知己,出门方远辞。
烟波带幕府,海日生红旗。
问我何功德,负恩留玉墀。
销魂把别袂,愧尔酬明时。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王季友赴洪州任职的依依不舍之情。诗中提到各地都在征战,南征北战的局势下,谁能从中获益呢?诸侯们都重视人才,见到你就像看见珍贵的琼枝一样。诗人抚剑而感慨,离别之际只能远远道别。烟雾弥漫的江河映衬着幕府的景象,海上朝阳照耀着红色的旗帜。你问我有什么功劳,我却因恩情而感到愧疚。离别时我心里十分痛苦,因你在明时对我恩惠的回报感到羞愧。
注释:
- 列郡:指各个郡县。
- 南征:指南方的征战。
- 诸侯:指当时的地方统治者。
- 琼枝:比喻珍贵的东西。
- 抚剑:指拿剑的动作,寓意感慨与怀念。
- 幕府:指官府或军营。
- 玉墀:指美好的地方,引申为恩情的象征。
- 销魂:形容内心的痛苦与思念。
典故解析:
- 琼枝:此处比喻王季友的才华和品德,犹如珍贵的玉石,寓意对朋友的赞美与期许。
- 烟波:常用来描绘江河的迷蒙景象,代表离别时的愁绪。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钱起(约730年-约788年),字仲明,号懿斋,晚唐时期的诗人。他的诗风细腻,情感真挚,尤其擅长描写离别、思乡之情。钱起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之一,出身于士族家庭,受过良好的教育。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王季友即将赴洪州任职之际,诗人对朋友的离别之情溢于言表,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士人追求功名的背景。
诗歌鉴赏:
《送王季友赴洪州幕下》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与朋友之间深厚的情谊与别离的愁苦。全诗以“列郡皆用武,南征所从谁”开篇,直接引入了当时战乱的背景,暗示着诗人对社会动荡的忧虑。接着,诗人以“诸侯重才略,见子如琼枝”来赞美朋友的才华,表达了对王季友的高度重视与期待。
“抚剑感知己”一句,抒发了诗人对知己的感怀,诗人在离别时的复杂情感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后面的“烟波带幕府,海日生红旗”则通过景物描写,增强了离别的氛围,烟波浩渺中,幕府的红旗迎风飘扬,象征着未来的希望,同时也加深了离别的伤感。
最后两句“问我何功德,负恩留玉墀”,通过自责的语气,表现出诗人对朋友的愧疚与不舍,令人感受到深厚的情谊和无奈的别离。整首诗通过对话与景物的结合,传达出一种对于友情的珍视与对命运的感慨,给人以深思的余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列郡皆用武,南征所从谁。
各地都在征战,南方的征战究竟是谁的功劳呢?
(表明了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的局势) -
诸侯重才略,见子如琼枝。
各地诸侯重视才华和谋略,见到你就如见到珍贵的琼枝。
(赞美王季友的才华和价值) -
抚剑感知己,出门方远辞。
轻抚着剑,感慨自己有知己,出门时才意识到要远离。
(表现出对离别的感伤) -
烟波带幕府,海日生红旗。
烟波缭绕着幕府,海上的阳光照耀着红色的旗帜。
(描绘离别的场景,营造出一种忧伤而美丽的氛围) -
问我何功德,负恩留玉墀。
你问我有什么功劳,我却因恩情而感到愧疚。
(表达了对朋友的愧疚与不安) -
销魂把别袂,愧尔酬明时。
伤心地挥别,因你在明时对我的恩惠感到羞愧。
(深刻体现了离别的痛苦与对朋友的感激)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见子如琼枝”,将朋友比作珍贵的琼枝,表现出珍视。
- 对仗:如“烟波带幕府,海日生红旗”,工整的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如“销魂把别袂”,赋予情感以人的特征,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友情的珍视与离别的痛苦,表达了对知己的不舍与对未来的期望,情感真挚而深厚,体现了古代士人对情义的重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剑:象征着士人的气节与豪情,抚剑感怀,表达对知己的敬重。
- 烟波:代表着离别时的愁绪与不安,营造出一种朦胧的氛围。
- 红旗:象征着希望与未来,暗示着对朋友前途的祝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下列哪一项是诗中提到的朋友王季友的特质?
- A. 冒险
- B. 才华
- C. 财富
-
诗中描写的自然景象主要是什么?
- A. 星星
- B. 烟波
- C. 山峰
-
诗人对王季友即将离开的感受是?
- A. 高兴
- B. 伤心
- C. 忧虑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 《送元二使安西》:王维
诗词对比:
- 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与钱起的此首诗都表达了对朋友的离别之情,但王勃更侧重于对未来的畅想,而钱起则更强调对友情的珍视与离别的愁苦。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代诗人钱起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