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怀二首》

时间: 2025-01-04 10:41:00

浙河十月菊犹斑,客御貂裘未觉寒。

迟暮更知为客恶,羁穷犹自借书看。

朔风几夜驱鸿雁,苦雨惊时损蕙兰。

安得雀离三百尺,一超纡谲破忧端。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浙河十月菊犹斑,客御貂裘未觉寒。迟暮更知为客恶,羁穷犹自借书看。朔风几夜驱鸿雁,苦雨惊时损蕙兰。安得雀离三百尺,一超纡谲破忧端。

白话文翻译:

在浙江的十月,菊花依然斑斓,我穿着貂裘却未感到寒冷。随着岁月的流逝,我更加明白作为客人的艰辛,尽管生活困顿,我仍借书阅读。北风连夜驱赶着鸿雁,苦雨不时损害着蕙兰。我多么希望能有一只离群的雀鸟飞跃三百尺,一举超越那些曲折复杂,打破忧愁的源头。

注释:

  • 浙河:指浙江。
  • 斑:斑斓,色彩丰富。
  • 客御貂裘:指穿着貂裘的客人,即诗人自己。
  • 迟暮:指晚年。
  • 羁穷:指生活困顿。
  • 朔风:北风。
  • 鸿雁:比喻远行的人。
  • 蕙兰:比喻美好的事物。
  • 雀离:离群的雀鸟。
  • 纡谲:曲折复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嵲(1096-1148),字巨山,号紫微,南宋诗人、文学家。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景抒情,表达了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这首《秋怀二首》是他在晚年所作,表达了对时光流逝和人生困顿的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张嵲在晚年所作,当时他已历经沧桑,对人生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慨。诗中通过对秋天的描绘,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对人生困顿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秋天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对人生困顿的感慨。诗中“浙河十月菊犹斑”一句,以菊花的斑斓色彩象征秋天的美丽,同时也暗示了时光的流逝。“客御貂裘未觉寒”则表达了诗人对寒冷的无感,暗示了他内心的孤独和寂寞。“迟暮更知为客恶,羁穷犹自借书看”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晚年生活的感慨和对知识的追求。最后两句“安得雀离三百尺,一超纡谲破忧端”则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的渴望和对忧愁的超越。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浙河十月菊犹斑:浙江的十月,菊花依然斑斓,象征秋天的美丽和时光的流逝。
  2. 客御貂裘未觉寒:穿着貂裘的客人(诗人自己)未感到寒冷,暗示内心的孤独和寂寞。
  3. 迟暮更知为客恶:晚年更加明白作为客人的艰辛,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
  4. 羁穷犹自借书看:尽管生活困顿,仍借书阅读,表达了对知识的追求。
  5. 朔风几夜驱鸿雁:北风连夜驱赶着鸿雁,比喻远行的人。
  6. 苦雨惊时损蕙兰:苦雨不时损害着蕙兰,比喻美好的事物受到损害。
  7. 安得雀离三百尺:希望能有一只离群的雀鸟飞跃三百尺,表达对自由的渴望。
  8. 一超纡谲破忧端:一举超越那些曲折复杂,打破忧愁的源头,表达对忧愁的超越。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鸿雁”比喻远行的人,“蕙兰”比喻美好的事物。
  • 拟人:如“朔风几夜驱鸿雁”中的“驱”字,赋予北风以人的动作。
  • 对仗:如“迟暮更知为客恶,羁穷犹自借书看”中的“迟暮”与“羁穷”,“更知”与“犹自”形成对仗。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时光流逝和人生困顿的感慨,以及对自由和知识的追求。诗人通过对秋天的描绘,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对人生困顿的感慨,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由和知识的追求,以及对忧愁的超越。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菊花:象征秋天的美丽和时光的流逝。
  • 貂裘:象征客人的身份和内心的孤独。
  • 鸿雁:比喻远行的人。
  • 蕙兰:比喻美好的事物。
  • 雀离:象征自由和超越。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浙河十月菊犹斑”中的“斑”指的是什么? A. 斑点 B. 斑斓 C. 斑驳
  2. 诗中“客御貂裘未觉寒”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内心状态? A. 温暖 B. 孤独 C. 寒冷
  3. 诗中“迟暮更知为客恶”中的“迟暮”指的是什么? A. 傍晚 B. 晚年 C. 迟到
  4. 诗中“安得雀离三百尺”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愿望? A. 自由 B. 飞翔 C. 超越

答案:1. B 2. B 3. B 4.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秋兴八首》:通过对秋天的描绘,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 王维《山居秋暝》:通过对秋天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诗词对比:

  • 张嵲《秋怀二首》与杜甫《秋兴八首》:两者都通过对秋天的描绘,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但张嵲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人生困顿的感慨和对自由的追求,而杜甫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张嵲的诗作,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宋诗鉴赏辞典》:提供了对宋代诗作的鉴赏和分析,有助于深入理解张嵲的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