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兀坐秋宵永,怀人何以忘。
寻常如此际,已自报佳章。
落叶霜沾背,啼乌月照肠。
不知前夜信,可得到君乡。
白话文翻译:
在漫长的秋夜里,我独自坐着,思念着远方的人,心中难以忘怀。
在这种日子里,往常我已收到你的佳作。
落叶沾湿了我的背,乌鸦的啼叫在月光下让我感到心痛。
不知前一夜的信件,是否能寄达到你的故乡。
注释:
- 兀坐:独自坐着,形容孤独的状态。
- 秋宵:秋天的夜晚。
- 怀人:思念远方的人。
- 佳章:指朋友的好诗文。
- 落叶霜沾背:形容寒冷的秋夜,落叶沾湿了背部。
- 啼乌:指乌鸦的叫声,常与孤独、哀伤相联系。
- 月照肠:月光照耀,触动内心的忧伤。
- 前夜信:指前一夜所寄的信件。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特定的历史典故,但“落叶”与“啼乌”的意象常在古诗中出现,象征着时光流逝和思念的愁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黄渊是明代的一位诗人,作品多以抒发个人情感和自然景色为主,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秋夜,作者因思念朋友而感到孤寂,反映了他对友谊的珍视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写一个孤独的秋夜,表达了对远方友人的深切思念。开篇“兀坐秋宵永”,既描绘了时间的漫长与孤独,也为全诗奠定了情感基调。诗人通过“怀人何以忘”传达出思念的痛苦与无奈。接着,诗人提到“寻常如此际,已自报佳章”,暗示着与朋友之间的书信往来,然而此时却未能收到佳作,反而感到愁苦。落叶与霜的意象,加上“啼乌月照肠”,构成了一幅凄美的秋夜图,进一步加深了孤独与思念的情感。最后一句“不知前夜信,可得到君乡”,则是对远方友人消息的渴望,展现了诗人对友谊的期待与对生活的思考,情感真挚而深刻。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第一联描绘了漫长的秋夜,表现孤独与思念。
- 第二联提到以往的书信往来,暗示朋友的缺席。
- 第三联描写落叶、霜与乌鸦,象征秋天的凄凉与心中的愁苦。
- 第四联表达对朋友消息的渴望及对未来的迷茫。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思念比作漫长的秋夜。
- 拟人:落叶、乌鸦似乎都在诉说孤独的心情。
- 对仗:上下联的对比,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秋夜的孤独和对友人的思念,反映了人际关系的珍贵和人生的无常,表达了对友谊的深切渴望与感慨。
意象分析:
- 秋夜:象征孤独与思念的氛围。
- 落叶:象征时光流逝与生命的脆弱。
- 霜:代表寒冷与凄凉。
- 啼乌:象征哀伤与孤独。
- 月光:光明与希望的象征,亦可反衬内心的愁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兀坐”是什么意思?
- A. 独自坐着
- B. 站着
- C. 走路
- D. 睡觉
-
“落叶霜沾背”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快乐
- B. 凄凉
- C. 忙碌
- D. 放松
答案: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月下独酌》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在李白的《月下独酌》中,同样有对孤独的描绘,但更多的是对酒的欢愉;而黄渊的《秋夜迟朱章华太史书不至》则更为沉重,强调对友人的思念,展现了不同的情感取向。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黄渊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