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烟霞石壁
作者: 俞桂 〔宋代〕
山深入翠微,寺僻掩幽扉。
景别金仙地,人忘尘世机。
石滋崖雨滴,龙出洞云飞。
结屋同僧处,何须赋式微。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深山中的寺庙,幽静而隐蔽。这里的景色如同金仙所在的地方,令人忘却尘世的纷扰。石壁上雨水滴落,似乎有龙从洞中飞出,云雾飘荡。与僧侣同住在这里,何必担忧世俗的流转与衰微呢?
注释:
- 翠微:青翠的山色,形容山的颜色和景致。
- 寺僻:寺庙隐蔽,形容寺庙的位置幽静。
- 金仙地:指仙人居住的地方,形容环境清幽美丽。
- 尘世机:尘世的纷扰与机巧,指复杂的人际关系和烦恼。
- 石滋:石壁渗出,雨水滴落。
- 崖雨滴:雨水从悬崖滴落。
- 龙出洞:龙从洞中飞出,形象生动,寓意非凡。
- 结屋:指在此地搭建房屋,寓意与僧侣共同生活。
- 赋式微:不必为世俗的衰微而感到忧虑。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俞桂,宋代诗人,以其诗歌的清新脱俗而著称。其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和隐逸生活,反映了当时士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宋代,正值士人对田园生活和隐逸生活的思考。诗人或许是在某次游山玩水中感受到山中寺庙的宁静与美好,从而写下此诗。
诗歌鉴赏:
《烟霞石壁》以清新自然的笔触描绘了深山寺庙的幽静与美丽,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中前两句通过对山中寺庙的描写,生动地展现了一个远离尘世喧嚣的理想境地。接下来的两句则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表现了这片土地的灵动与神秘,雨水滴落于石壁,仿佛在诉说着自然的声音,而“龙出洞云飞”则带有一种超凡脱俗的气息,暗示着这里的灵气与生机。
最后两句强调了与僧侣共同生活的简单与满足,诗人直白地表达了对世俗纷扰的不屑一顾,表现出一种洒脱的生活态度。整首诗在意境上营造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氛围,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与哲学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山深入翠微:描绘了山的深邃与翠绿,设定了整个诗歌的背景。
- 寺僻掩幽扉:进一步深化了幽静的环境,寺庙被掩藏在山中。
- 景别金仙地:将此地与仙境相提并论,突显其美丽与宁静。
- 人忘尘世机:表达人在此地能忘却世俗的烦恼与机巧。
- 石滋崖雨滴:细致的自然描写,使人感受到山中生机。
- 龙出洞云飞:运用神话意象,增添了神秘色彩。
- 结屋同僧处:表达了诗人与僧侣共享隐逸生活的愿望。
- 何须赋式微:最后直白地表明对世俗衰微的无所谓态度。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山中景色比作金仙之地,提升了意境。
- 拟人:雨水滴落仿佛在诉说,增添了生命感。
- 对仗:诗句结构工整,增强了音乐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的中心思想是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对世俗烦恼的超脱,表现出诗人对自然与心灵自由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山:象征隐逸与宁静。
- 寺:代表修行与内心的平和。
- 雨滴:象征生命与自然的清新。
- 龙:寓意神秘与超凡。
- 僧:象征修行与内心的宁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山深入翠微”主要描绘了什么?
- A. 山的深邃与美丽
- B. 人的烦恼
- C. 寺庙的结构
-
“何须赋式微”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的什么态度?
- A. 依恋
- B. 无所谓
- C. 追求
-
诗中提到的“金仙地”指的是?
- A. 现实中的地方
- B. 仙人的居所
- C. 诗人的家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鹿柴》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 王维《终南山》:同样描绘隐逸生活,但更注重山水景色的哲理思考。
- 李白《月下独酌》:尽管主题不同,但同样反映了诗人对孤独与自由的追求。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诗词大观》
- 《诗经与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