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长相思。望归难。
传闻奉诏戍皋兰。
龙城远。鴈门寒。
愁来瘦转剧。
衣带自然宽。
念君今不见。
谁为抱腰看。
白话文翻译:
念念不忘的情思,望着归来的希望却难以实现。
听说皇命已下,派人戍守皋兰。
龙城遥远,雁门寒冷。
愁苦之下,我的身形愈发消瘦。
衣带自然松宽。
思念你如今无法见面,
是谁在为你抱怨我那瘦弱的身影呢?
注释:
字词注释:
- 长相思:长久的思念。
- 望归难:希望归来却难以实现。
- 奉诏:接受皇帝的命令。
- 戍:驻守、守卫。
- 鴈门:指雁门关,地处山西,是古代的军事重地。
- 愁来瘦转剧:愁苦的滋味使我日渐消瘦。
- 衣带自然宽:形容因思念而消瘦,衣带变得宽松。
- 抱腰:形容女子的身姿,通常指美丽的身材。
典故解析:
- 皋兰:古地名,指皋兰山,是古代兵员驻守的重要地点。
- 龙城:古代指长安,都是重要的政治中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徐陵(507年-583年),字伯华,南北朝时期的著名诗人,仕途坎坷,曾任南朝梁的官员。他的诗作多描写离愁别恨,风格清新,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长相思》创作于南北朝时期,反映了战乱时期人们的离愁别恨,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以及对归乡的渴望。
诗歌鉴赏:
《长相思》一诗以“思”为主题,透过细腻的情感描摹,展现了诗人对故人的深切怀念。开篇的“长相思”便点明了全诗的基调,紧接着“望归难”则传达出一种强烈的无奈与惆怅。诗中使用“传闻奉诏戍皋兰”一句,展示了历史背景下人们的困境,既有对国家安危的忧虑,也夹杂着个人情感的无奈。
“龙城远。鴈门寒。”两句以地理意象传达出思念的遥远和心情的寒冷,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进一步加深了诗中的孤独感。接下来的“愁来瘦转剧”,通过身体的变化象征着内心的愁苦与思念,既是对自己情感的真实反映,也是一种自我惩罚的隐喻。
最后两句“念君今不见,谁为抱腰看”通过对话式的表达,呼应了全诗的主题,既是对故人的思念,也是对自我形象的无奈反思,展现了诗人深沉的情感与柔美的诗意。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长相思。望归难。”:开头明确表达了思念的主题与归家的无望。
- “传闻奉诏戍皋兰。”:提到国家的命令,暗示了战乱的背景,个人情感在国家大义面前显得渺小。
- “龙城远。鴈门寒。”:通过地名描绘出距离感和寒冷的孤独,增强了思念的氛围。
- “愁来瘦转剧。”:强调因思念而导致的身体变化,愁苦的加重带来虚弱的身影。
- “衣带自然宽。”:以衣带的宽松反映出身体的消瘦,强烈的对比使得思念之情更加深刻。
- “念君今不见。”:直接表达对方的缺席,情感真挚。
- “谁为抱腰看。”:结尾的提问,既是自嘲也是对美好身姿的怀念,增添了情感的丰富性。
修辞手法:
- 比喻:以“衣带宽”比喻思念带来的消瘦,形象生动。
- 对仗:“龙城远。鴈门寒。”形成音韵的和谐感,同时增强了情感的对立。
- 拟人:通过“谁为抱腰看”引入他者视角,使情感更加立体。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思念和无奈展开,深刻表现了个人情感在历史大背景下的脆弱与渺小,传递出浓厚的离愁别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龙城:象征着故乡,传达出归属感和对家园的思念。
- 鴈门:象征遥远与寒冷,暗示着心灵的孤独与凄凉。
- 衣带:象征身体的变化,反映出情感的影响。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此诗的主题是什么?
- A. 离愁别恨
- B. 自然景色
- C. 英勇壮丽
- D. 喜庆节日
-
在诗中,诗人提到的“衣带自然宽”是指什么?
- A. 身体消瘦
- B. 衣服太大
- C. 生活富足
- D. 穿衣讲究
-
“愁来瘦转剧”中的“剧”是什么意思?
- A. 少
- B. 多
- C. 快
- D. 疲惫
答案:
- A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静夜思》
- 白居易《长恨歌》
- 纳兰性德《蝶恋花》
诗词对比:
- 徐陵《长相思》和李白《静夜思》均表现了思念之情,但徐陵更注重于对政治背景下的思念,李白则更多地反映个人情感的孤独与宁静。
参考资料:
- 《中国古诗词鉴赏》
- 《南北朝诗人研究》
- 《古典文学名篇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