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道 二》

时间: 2024-12-29 19:41:03

洛阳驰道上。

春日起尘埃。

濯龙望如雾。

河桥渡似雷。

闻珂知马蹀。

傍幰见甍开。

相看不得语。

密意眼中来。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洛阳驰道上。春日起尘埃。濯龙望如雾。河桥渡似雷。闻珂知马蹀。傍幰见甍开。相看不得语。密意眼中来。

白话文翻译:

在洛阳的驰道上,春天一到,尘土飞扬。洗浴的龙在雾霭中隐现,河桥的渡口如雷声般震响。听到铃声就知道马儿的步伐,旁边的车辙印见到屋檐高低分明。我们相互凝视却无法言语,心中的情意在眼中流露。

注释:

  • 驰道:指宽阔的道路,适合快速通行的马车。
  • 尘埃:春风吹起的尘土,象征春天的到来。
  • 濯龙:洗浴的龙,意指水波中若隐若现的景象。
  • 河桥渡:河流上的桥,形容渡口的喧闹。
  • 闻珂:听到马铃声,暗示马匹的行进。
  • 傍幰:旁边的车辙。
  • 甍开:屋檐高低分明,形容建筑物的排列。
  • 密意:深厚的情感,通常是指恋爱中的默默情意。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龙”常常与水、云雾相关,象征着吉祥与生机。而“珂”则是古代马的铃铛,代表着马的行进与生机,具有特定的文化象征意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徐陵(507年-583年),字子陵,南北朝时期的著名诗人,生于南朝宋,卒于隋朝。他是著名的文学家,擅长骈文与乐府,作品以清丽见称。

创作背景:

《洛阳道》系列诗作反映了当时洛阳的繁华与生机,春天象征新生,是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描绘。

诗歌鉴赏:

《洛阳道 二》以其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洛阳的繁华。开篇即以“驰道”引入,给人一种快速流动的感觉,象征着春天的到来。在尘埃飞扬的背景下,诗人描绘了“濯龙望如雾”的意象,给人以朦胧的美感,仿佛一切都在春风中苏醒。而“河桥渡似雷”则运用了夸张的手法,让人感受到渡口的喧闹与热闹,似乎春日的气息在这里达到了高潮。

诗中的“闻珂知马蹀”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耳边的马铃声让人感受到生命的律动,而旁边的“甍开”则映射出城市的繁华,建筑的高低错落有致,给人以美的享受。最后一句“相看不得语,密意眼中来”,则将情感深化,诗人通过默默的眼神交流,传达出心中的深厚情意,体现了人际关系的微妙与复杂。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与丰富的意象,表达了对春天的热爱和对洛阳繁华生活的向往,情感真挚,意象生动,值得细细品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洛阳驰道上:在洛阳的快速通行的道路上。
  2. 春日起尘埃:春天到来时,尘土随风而起。
  3. 濯龙望如雾:水中洗浴的龙在雾气中隐隐可见。
  4. 河桥渡似雷:河桥的渡口像雷声一样响亮。
  5. 闻珂知马蹀:听到马铃声就能知道马的步伐。
  6. 傍幰见甍开:旁边的车辙印和高低分明的屋檐。
  7. 相看不得语:我们相互凝视却无法言语。
  8. 密意眼中来:心中的情感在眼神中流露。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河桥渡似雷”,通过比喻形象地描绘了渡口的喧闹。
  • 拟人:将自然景象赋予人的特征,如“密意眼中来”,传达情感。
  • 对仗:如“闻珂知马蹀”和“傍幰见甍开”,展现了诗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生机与城市的繁华,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情感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

意象分析:

  • 驰道:象征着繁华与快速的生活节奏。
  • 尘埃:春天的到来,象征着生机与希望。
  • :水的象征,代表着吉祥与美好。
  • 马铃:生命的律动,象征着人与自然的和谐。
  • :建筑的错落有致,体现城市的繁华。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洛阳道 二》中的“驰道”指的是: A. 繁华的城市
    B. 乡间小路
    C. 宽阔的马路
    D. 书院

  2. 诗中提到的“濯龙”象征着: A. 神秘
    B. 生机
    C. 威严
    D. 忧伤

  3. “相看不得语,密意眼中来”表达的情感是: A. 失落
    B. 爱慕
    C. 愤怒
    D. 疲惫

答案:

  1. C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 by 张若虚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by 韩愈

诗词对比:

可以对比徐陵的《洛阳道》和王维的《山居秋暝》,两首诗都描绘了自然景象,但前者侧重于城市的繁华与生机,后者则专注于山水的静谧与恬淡。通过对比可以深入理解不同诗人的风格与情感表达。

参考资料:

  • 《南北朝诗人及其作品研究》
  • 《古诗文阅读与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