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刘生殊倜傥。
任侠遍京华。
戚里惊鸣筑。
平阳吹怨笳。
俗儒排左氏。
新室忌汉家。
高才被摈压。
自古共怜嗟。
白话文翻译
刘生非常杰出,
在京城中名声显赫。
在戚氏家族里传出惊人的乐声,
在平阳的地方吹奏着怨恨的笳声。
世俗的儒生排斥左氏的学说,
新兴的家庭忌讳汉朝的传统。
高才之士遭到排挤和压制,
自古以来人们对此都感到惋惜。
注释
- 刘生:指代诗中的主角,象征才能出众的人物。
- 倜傥:形容人杰出、潇洒。
- 任侠:指侠义之士,强调其豪放和正直的性格。
- 京华:指京城,象征繁华与权势。
- 戚里:与戚氏家族相关,代表一个显赫的家族。
- 鸣筑:筑是古代的一种乐器,鸣筑指音乐的响起。
- 平阳:指地名,可能与历史事件有关。
- 怨笳:笳是一种乐器,通常与哀伤的情感相关。
- 俗儒:指普通的儒生,强调其守旧和排外的态度。
- 左氏:指左丘明的《春秋》,被视为经典。
- 新室:新兴的家庭,有现代化的倾向。
- 汉家:指汉朝的传统文化。
- 高才:指有才华的人。
- 摈压:排斥与压制。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徐陵,字子云,南北朝时期的诗人,擅长诗歌和文章,尤其以骈文著称。他的作品多反映当时社会的矛盾与人们的命运,风格华丽而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
《刘生》创作于南北朝时期,这一时期政治动荡,社会变革,文化思想纷繁复杂。诗中反映了作者对才华横溢却遭受压制的人的同情,同时表达了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批判。
诗歌鉴赏
《刘生》是一首表现对才华被压制的感慨之作,诗人通过刘生这一人物,反映了当时士人的处境与心声。刘生的“倜傥”与“任侠”体现了他个性的外向与正直,但在繁华的京华中,他却遭遇了社会的排斥与冷落。诗歌中提到的“鸣筑”和“怨笳”,不仅暗示了音乐的美好,更象征着内心的哀伤与无奈。
诗中“俗儒排左氏”的描写,揭示了知识分子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强调了新旧思想的碰撞。新室对汉家的忌讳,反映了对传统文化的反思与批判。结尾处“自古共怜嗟”,则升华了诗的主题,表达了对历史上所有遭遇不公者的同情。
通过对刘生的描绘,徐陵不仅在讲述一个人的故事,更是在对整个时代的呼喊。诗中蕴含的情感深邃,触动人心,使我们在欣赏美的同时,能够对社会问题进行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刘生殊倜傥:刘生以其出众的才华和潇洒的个性而显得特别。
- 任侠遍京华:他在京城中广受人们的称赞,结交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 戚里惊鸣筑:在戚家传来音乐,表现出刘生的名声与影响力。
- 平阳吹怨笳:表达了他内心的沉重与哀伤,尽管外表光鲜,却难掩内心的悲凉。
- 俗儒排左氏:诗中揭示了文化界的保守与对新思想的排斥。
- 新室忌汉家:新兴的思想与家庭对于传统文化的抵触与拒绝。
- 高才被摈压:才华出众的人在社会中往往遭遇冷遇与压制。
- 自古共怜嗟:诗人对这些遭遇不公的人物表示深切的同情。
修辞手法
- 对仗:全诗结构工整,句与句之间对仗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比喻:将音乐与情感结合,利用“鸣筑”和“怨笳”来象征心中的苦闷。
- 排比:通过排比的方式强调社会对高才的压制,增强了情感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刘生的描绘,表现了对才华被压制的无奈与对社会现状的批判,同时也流露出对知识分子和高才的同情,表现出深刻的社会责任感与人文关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刘生:代表卓越的才华与不屈的精神。
- 鸣筑:象征美好与哀伤的结合,暗示内心的复杂情感。
- 怨笳:代表对现实的不满与愤怒。
- 俗儒:象征守旧与排外的社会风气。
- 高才:象征优秀的知识分子和其遭遇的不公。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刘生在诗中被描述为( A. 不凡 B. 平庸 C. 自私 D. 忍耐 )
- “鸣筑”和“怨笳”在诗中象征( A. 欢乐 B. 忧伤 C. 财富 D. 权力 )
- 诗中提到的“俗儒”主要代表( A. 新思想 B. 高才 C. 守旧 D. 侠义 )
答案
- A. 不凡
- B. 忧伤
- C. 守旧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登高》
- 李白的《将进酒》
诗词对比
徐陵的《刘生》与杜甫的《登高》都有对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前者更侧重于社会的压制与对才华的惋惜,后者则通过自然景象表达对自身境遇的无奈与对历史的感慨。两者皆反映了对社会现象的敏锐观察与人文关怀。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南北朝文学史》
- 《诗词鉴赏入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