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燕台累黄金,上欲招儒雅。
贵得贤士来,更下于隗者。
自然乐毅徒,趋风走天下。
何必驰凤书,旁求向林野。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燕台上堆积了许多黄金,想要吸引那些有学问的雅士。想要得到贤士,甚至不如隗地的贤者。自然就有乐毅那样的人,走遍天下,追逐风云。何必急于求得那些飞翔的凤凰,也不必旁求隐居于山林的人。
注释
- 燕台:燕国的台阁,象征着权贵的地位。
- 黄金:象征财富和地位,吸引人才的手段。
- 儒雅: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
- 贤士:指有才德的人。
- 隗者:指隗(音“huái”),是指隗若的贤人,寓意贤士的代表。
- 乐毅:战国时期的著名将领,象征着勇猛和才能。
- 驰凤书:指寻求名声和权势的书信,凤象征着高贵。
- 林野:指隐士生活的地方,象征隐逸的人士。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乐毅,是战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和谋士,曾为齐国立下赫赫战功。隗者则指代隗若,寓意着贤士的典范。诗人通过这两个人物的对比,表达了对贤士的渴求和对财富的反思,传达出不必依赖外在条件,而应注重内在的修养与才德。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聂夷中,唐代诗人,生活在政治动荡的时代,作品多反映个人的理想与社会现实的矛盾。他的诗风清新,常常表达对人才的渴求和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该诗写于唐代,那个时期国家经济发展迅速,社会竞争激烈,许多士人渴望得到重用,而作者则通过诗歌表达对贤士的尊重,同时也反思了物质财富对人才引进的局限性。
诗歌鉴赏
《燕台二首 其一》是一首关于人才与财富关系的诗,诗人通过对财富的描绘,引出了对贤士的渴望和对当时社会现象的思考。开头以“燕台累黄金”引入,立即让读者感受到一种物质的富足,但随即转入对人才的渴求,显示出诗人对财富的反思和对精神价值的追求。
诗中提到“贵得贤士来”,表现出对贤士的尊重与期待,进一步的“更下于隗者”,则是对贤士的理想化描绘,强调了在当时的社会中,真正的贤士并不一定依赖于物质的吸引,而是内在的德行与才能。接着提到“自然乐毅徒”,则是将乐毅这一历史人物作为理想的代表,象征着那些能够真正为国家和社会贡献力量的人。
最后一句“何必驰凤书,旁求向林野”则是对当时士人追求名利的批判,表达了诗人认为追求名声与财富并非真正的目标,反而应当关注内在的修养与德行。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深刻的思想,展现了诗人对人才的渴求与对社会现象的深思,具有较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燕台累黄金”:燕国的台阁上堆积着黄金,象征着物质的富裕。
- “上欲招儒雅”:希望能够吸引到有学识、有修养的雅士。
- “贵得贤士来”:渴望得到贤士的支持与帮助。
- “更下于隗者”:比起隗若这样的贤人,似乎在吸引人才上显得更为重要。
- “自然乐毅徒”:自然而然会有像乐毅一样的人才出现。
- “趋风走天下”:这些人才会追逐风云,活跃于世间。
- “何必驰凤书”:不必急于寻求名声和荣耀。
- “旁求向林野”:也不必向隐士求教,隐士的智慧未必比贤士更为高明。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黄金”与“儒雅”,“贤士”与“隗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增强了诗的层次感。
- 比喻:如“驰凤书”比喻寻求名利,生动形象。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人才的渴求,强调内在的德行与才能比外在的财富和名声更为重要,反映了作者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 黄金:象征财富与权力,吸引人才的手段。
- 儒雅:象征有学识、修养的人士。
- 贤士:象征理想的人才。
- 乐毅:象征真正的才干与勇气。
- 凤:象征高贵的名声与地位。
- 林野:象征隐逸生活与智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乐毅”是谁的代表?
A. 物质财富
B. 真正的贤士
C. 隐士 -
“何必驰凤书”这句的意思是什么?
A. 追求名声和财富
B. 寻求贤士的帮助
C. 向隐士求教 -
诗人对“贤士”的态度是?
A. 轻视
B. 渴望与尊重
C. 不屑一顾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 聂夷中的《燕台二首》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都表现了对理想与人才的追求,但前者更关注内在的修养与贤士的价值,而后者则强调个人的志向与豪情。两者在表达方式和主题思想上各具特色,展现了唐代诗歌的多样性。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辞典》
- 《聂夷中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