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孤山寺遇雨
白居易 〔唐代〕
拂波云色重,洒叶雨声繁。
水鹭双飞起,风荷一向翻。
空濛连北岸,萧飒入东轩。
或拟湖中宿,留船在寺门。
白话文翻译:
在孤山寺,雨后湖面波光潋滟,天空云色沉重,雨滴洒落在树叶上,声音不断。水中的白鹭成双飞起,微风吹动着荷叶,波纹荡漾。远处的北岸朦胧不清,凉风萧瑟地吹入东边的轩窗。或许可以在湖中住宿,船只就停靠在寺门前。
注释:
- 拂波:轻轻拂动水波。
- 洒叶:雨水洒落在树叶上。
- 水鹭:一种水鸟,形态优雅。
- 风荷:荷叶在风中翻动。
- 空濛:形容景色模糊不清。
- 萧飒:形容风声凄凉。
- 或拟:或许想要。
- 留船:停留船只。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他的诗歌以通俗易懂、感情真挚著称,关注社会民生,作品题材广泛。
创作背景:
《孤山寺遇雨》创作于白居易晚年,当时他在杭州任职。诗中描绘了雨中的孤山寺,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和对生活的感悟。
诗歌鉴赏:
《孤山寺遇雨》是白居易的一首风景诗,充分展现了他对自然景色的敏锐观察与细腻描写。全诗以雨为背景,描绘了孤山寺周围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富有诗意的氛围。诗的开头“拂波云色重,洒叶雨声繁”,通过描写水波与雨声,渲染出一种沉重而湿润的气氛,仿佛让人感受到雨水的清凉与细腻。接下来的“水鹭双飞起,风荷一向翻”,描绘了雨中飞翔的水鹭与随风摇曳的荷叶,展现了生机勃勃的自然景象,给人以动态的美感。
“空濛连北岸,萧飒入东轩”则转向宁静的描写,北岸的朦胧与东轩的萧瑟形成鲜明对比,突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孤寂。最后一句“或拟湖中宿,留船在寺门”,更是引发读者的思考,诗人可能希望能够在这样的美景中留宿,享受片刻的宁静与安逸。整首诗运用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雨中孤山寺的独特魅力,流露出白居易对自然与生活的深刻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拂波云色重:水波轻轻拂动,云层显得沉重。
- 洒叶雨声繁:雨水洒落在树叶上,雨声繁密。
- 水鹭双飞起:两只水鹭同时飞起。
- 风荷一向翻:风吹动荷叶,翻动的样子。
- 空濛连北岸:远方的北岸与湖面连成一片,显得模糊。
- 萧飒入东轩:凉风萧瑟地吹入东边的轩窗。
- 或拟湖中宿:诗人或许想要在湖中住宿。
- 留船在寺门:船只停靠在寺的门前。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拂波云色重”,将波与云色结合,营造氛围。
- 拟人:雨声被形容为“繁”,赋予了声音以生命。
- 对仗:如“水鹭双飞起,风荷一向翻”,形成整齐的结构。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和内心的感受,展现了孤山寺雨中的宁静与美丽,同时也流露出一种对生活的反思与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雨:象征生命与滋润,暗示一种清新与宁静。
- 水鹭:象征灵动与优雅,体现自然的和谐美。
- 荷叶:象征纯洁与清凉,表现自然之美。
- 舟:象征诗人对归宿的向往,体现了孤独与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描绘的主要天气状况是什么?
- A. 晴天
- B. 雨天
- C. 雪天
- D. 阴天
-
诗中提到的鸟类是什么?
- A. 麻雀
- B. 水鹭
- C. 燕子
- D. 鹰
-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想离开
- B. 想留宿
- C. 想旅行
- D. 想回家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滁州西涧》 - 王维
- 《山中杂诗》 - 王维
诗词对比:
- 《滁州西涧》中也有雨后美景的描写,但更侧重于山水的融合与宁静的心境。王维的诗风更为简练,意境悠远。
参考资料:
- 《白居易诗集》
- 《唐诗三百首》
- 《唐代诗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