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赎鸡》
时间: 2025-01-17 09:37:5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清晨临江望,水禽正喧繁。
凫雁与鸥鹭,游飏戏朝暾。
适有鬻鸡者,挈之来远村。
飞鸣彼何乐,窘束此何冤。
喔喔十四雏,罩缚同一樊。
足伤金距缩,头抢花冠翻。
经宿废饮啄,日高诣屠门。
迟回未死间,饥渴欲相吞。
常慕古人道,仁信及鱼豚。
见兹生恻隐,赎放双林园。
开笼解索时,鸡鸡听我言。
与尔镪三百,小惠何足论。
莫学衔环雀,崎岖谩报恩。
白话文翻译:
清晨,我站在江边观看,水鸟们正在喧闹。
野鸭和大雁、鸥鹭,欢快地在晨光中游弋玩耍。
恰好有一个卖鸡的人,提着鸡从远村走来。
那些飞鸣的鸟儿是多么快乐,而被囚禁的鸡又是多么委屈。
一共有十四只小鸡,被绑在同一个笼子里。
它们的脚受伤了,金色的爪子缩得很小,头上的羽毛也乱了。
经过一夜的禁闭,连喝水吃食的机会都没有,到了白天才去屠宰的地方。
它们在迟迟的回归中,饥饿和口渴几乎要将它们吞噬。
我常常向往古人的仁爱之道,对待鱼和豚都要有信义。
看到眼前这一幕,我生出了恻隐之心,决定赎回它们放生在双林园。
当我打开笼子解开绳索时,鸡们仿佛在听我说话。
为了你们,我愿意花三百文,这点小恩惠又算得了什么。
不要学那衔环的小雀,崎岖的路上不必回报恩情。
注释:
- 鬻鸡者:卖鸡的人。
- 挈:提着、拎着。
- 喔喔:小鸡的叫声。
- 樊:笼子。
- 金距:指鸡的爪子,形容其金色的爪子。
- 恻隐:同情、怜悯的感情。
- 镪:古代钱币单位,三百文是一笔小钱。
典故解析:
- 诗中提到的“仁信及鱼豚”,表达了古人对生灵的仁慈态度,源自古代对待动物的伦理观念。
- “莫学衔环雀”暗示了不必模仿那些为了小恩小惠而回报的人,强调应有更高的道德标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以其通俗易懂的诗风和关心民生的作品而闻名。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白居易晚年,他目睹了卖鸡者对小鸡的残酷对待,引发了他的同情和反思,进而写下了这首诗。
诗歌鉴赏:
《赎鸡》是一首充满人文关怀的诗作,白居易通过描绘小鸡被囚禁的悲惨境遇,深刻反映了他对生命的关切与呵护。诗中的意象鲜明,早晨的江边,水禽的欢快,与被束缚的小鸡形成鲜明对比,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诗人以“仁信”的古人道德标准为参照,表达了对现代社会中弱小生命的怜悯。通过赎回小鸡并放生的行为,体现了他对生命的尊重以及对古人仁爱之道的向往。整首诗在情感上层层递进,既有对现实的批判,也有对理想的追求,展现了白居易作为一位人道主义者的深厚情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清晨临江望:早晨在江边眺望,营造出宁静的氛围。
- 水禽正喧繁:水鸟喧闹声此起彼伏,表现出自然的生机。
- 适有鬻鸡者:恰好看到一个卖鸡的人,暗示生活中的不幸。
- 飞鸣彼何乐:自由的鸟儿在飞鸣,而被囚禁的小鸡却无奈。
- 窘束此何冤:小鸡被束缚,感到委屈。
- 经宿废饮啄:长时间无法饮食,反映小鸡的苦境。
- 迟回未死间:迟迟未能回到自由之地,强调其饥渴痛苦。
- 常慕古人道:诗人向往古人的仁爱之道。
- 见兹生恻隐:看到这一幕,诗人心生同情。
- 开笼解索时:解开笼子,释放小鸡,表现出行动的决心。
- 小惠何足论:为小生命所做的牺牲微不足道。
修辞手法:
- 对仗:如“足伤金距缩,头抢花冠翻”,展现了诗的对称美。
- 拟人化:如“鸡鸡听我言”,让小鸡更具情感,使读者产生共鸣。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生命的关爱与同情,批判社会对弱小生命的漠视,提倡仁爱之道。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水禽:象征自由与生命力。
- 小鸡:象征弱小与无辜,反映出社会对弱者的压迫。
- 笼子:象征束缚与限制,强调自由的重要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鬻鸡者”指的是谁? A. 卖鱼的人
B. 卖鸡的人
C. 卖羊的人
答案:B -
作者在诗中表达了对小鸡的什么情感? A. 喜爱
B. 同情
C. 厌恶
答案:B -
诗中提到的“三百文”代表什么? A. 一笔巨款
B. 小恩惠
C. 买鸡的钱
答案:B
参考资料:
- 《白居易诗全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唐诗三百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