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慎之自闽见访夜坐对酌怅然有感四首 其一》
时间: 2025-01-17 09:18:3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故人一为别,七见秋夕月。
今日见故人,故人须发新。
世情如须发,故人当识察。
车轮东北驰,车毂终不移。
白话文翻译:
老朋友一别,已经是第七次在秋夜的明月下相见。
今天再次见到老朋友,他的须发已是新模样。
世间的情感就像这须发,老朋友应当细心察觉。
车轮向东北方驰去,但车轴却始终不动。
注释:
- 故人:旧友,老朋友。
- 一为别:一次分别。
- 七见:已经七次相见。
- 秋夕月:秋天的夜晚,明亮的月光。
- 须发新:须发变得新颖,暗示时间的流逝和变化。
- 世情如须发:比喻世间的情感变化无常。
- 车轮东北驰:描绘车轮转动的景象。
- 车毂:车轮的中心部分,象征不变的事物。
典故解析:
这首诗反映了诗人与故人重逢时的感慨,借用“须发新”来隐喻时间的流逝和生活的变迁。诗中提到的“车轮东北驰”暗示了人生旅程的不断前行,而“车毂终不移”则表现出内心某种不变的情感和对故友的珍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基(1311年-1375年),字伯温,号宗道,元代著名诗人、政治家和军事家。他以其深厚的文学造诣和对时局的深刻洞察而闻名,尤其擅长诗词和散文。他的诗风清新,情感真挚,常常以个人经历和社会现实为题材。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刘基与友人相见之际,表达了他对时间流逝和人生变迁的深刻感受。正值元代末年,社会动荡,诗人通过回忆与老友的交往,反思世情的变化,表现出对友谊的珍视。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深厚的情感,展现了诗人与故人重聚时的复杂心情。首联通过“故人一为别,七见秋夕月”,表现了两人多年未见的惆怅,给人一种时光流逝的感慨。接下来的“今日见故人,故人须发新”,则通过对朋友容貌变化的描写,进一步凸显时间的残酷和变化的无情。
“世情如须发,故人当识察”一句,引入了对世事的反思,隐喻世间的感情如同须发般变化无常,令人警觉。最后一句“车轮东北驰,车毂终不移”则用车轮的运动比喻人生旅途的前行,表现出一种对不变情感的执着和向往。
整首诗在意象的选择上颇具匠心,不仅表现了个人情感,还折射出更广泛的人生哲理。诗中对时间和变化的理解,深刻而透彻,使得这首诗在艺术上具有高度的表达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故人一为别,七见秋夕月:强调与故人分别的时间,带有惆怅的情感。
- 今日见故人,故人须发新:通过外貌变化反映时间的推移。
- 世情如须发,故人当识察:世事的变化与人际关系的复杂,呼吁对情感的细致观察。
- 车轮东北驰,车毂终不移:象征着人生旅途的前行与内心情感的执着。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世情如须发”,将世事的变化比作须发的变换,形象生动。
- 对仗:诗句之间有一定的对称结构,增强了韵律感。
- 排比:通过一系列的描写增强了情感的层次。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人与人之间的重聚,反映了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变迁,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和对世事无常的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夕月:象征着宁静与思念,渗透着浓浓的乡愁。
- 须发: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外貌的变化,反映人生的无常。
- 车轮:象征着人生的旅途,指向不断前行的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故人一为别”指的是: A. 第一次见面
B. 第一次分别
C. 第七次见面
D. 第七次分别 -
“世情如须发”中的“须发”象征什么? A. 年龄
B. 友情
C. 时间的流逝
D. 自然景色 -
诗中提到的“车毂终不移”意味着: A. 行动的停滞
B. 生活的稳定
C. 人生的变迁
D. 车轮的运动
答案:
- B
- C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 李白《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 在苏轼的《水调歌头》中,也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与对时间的感慨,两者在情感基调上有相似之处,但表现的方式和意象有所不同。刘基更侧重于人与人之间的细腻观察,而苏轼则是通过月亮表达更为广泛的情感。
参考资料:
- 《元代文学史》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刘基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