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李侍御福建从事》
时间: 2025-01-01 12:54:4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李侍御福建从事
作者:马戴
晋安来越国,蔓草故宫迷。
钓渚龙应在,琴台鹤乱栖。
泛涛明月广,边海众山齐。
宾府通兰棹,蛮僧接石梯。
片云和瘴湿,孤屿映帆低。
上客多诗兴,秋猿足夜啼。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晋安的水流从越国而来,蔓草丛生让故宫显得迷离。钓鱼的地方或许有龙在潜伏,琴台上白鹤栖息显得杂乱。波涛在明月下荡漾,边海的山峦连绵不绝。客人们乘坐兰舟到访,蛮族的僧人迎接他们上石梯。片片云彩与瘴气交织,孤零的岛屿映衬着低垂的帆影。上等的客人们诗兴勃发,秋天的猿猴在夜里悲鸣。
注释
- 晋安:指的是古代的一个地方名,位于福建省。
- 越国:古代的一个国家,位于今浙江一带。
- 蔓草:指生长繁茂的草木。
- 钓渚:钓鱼的地方。
- 龙应:传说中的龙,象征水的灵异。
- 琴台:古代乐器演奏的地方。
- 鹤乱栖:白鹤纷乱地栖息,这里形容景象的生动。
- 泛涛:波涛荡漾。
- 宾府:客人的府邸。
- 兰棹:兰花装饰的舟桨,象征高雅。
- 蛮僧:指外族的僧人,表现地域文化的多样性。
- 片云和瘴湿:指湿气重的天气。
- 孤屿:孤独的小岛。
- 上客:指来访的高贵客人。
- 秋猿:秋天的猿猴,象征孤寂和悲凉。
典故解析
本诗中没有特别显著的典故,但“龙应”可联系到中国古代对龙的崇拜和象征意义。龙在古代文化中是权力与神秘的象征,而“鹤”常与长寿和高洁的品德相关联,表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文的深刻观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马戴,唐代诗人,生活在盛唐时期,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抒发个人情感,往往蕴含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马戴送别友人李侍御前往福建任职之际,表达了对友人的惜别之情以及对福建自然风光的赞美。表现了对友人前程的祝福和对自然美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送别为主题,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及对福建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首句“晋安来越国”便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地理坐标,表现了两地的联系。接下来的描写通过细腻的景物呈现出一幅生动的画面,诗中“钓渚龙应在,琴台鹤乱栖”描绘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似乎暗示了李侍御在新职场的未来会与自然融为一体。
诗的最后两句“上客多诗兴,秋猿足夜啼”,则抒发了对友人与自然情感的共鸣,以及在送别的时刻,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感伤。整体上,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传达了对友人的祝福与惜别,同时也表达了对未来生活的期待和对自然的赞美,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第一句:描述了晋安的水流和越国的关系,强调了地理的交融。
- 第二句:钓渚是一个宁静的地方,暗示着龙的神秘存在,琴台与白鹤的意象则带有灵动性。
- 第三句:描绘了水面波涛和月光的广阔,表现出自然的壮丽。
- 第四句:宾客乘坐兰舟而来,蛮僧的迎接则展示了地域文化的多样性。
- 第五句:片云与瘴湿交织,孤屿反射着帆影,营造出一种幽静的氛围。
- 第六句:上客的诗意与秋猿的鸣叫形成对比,表达了情感上的复杂与深沉。
-
修辞手法:
- 本诗运用了比喻、拟人等手法,如“龙应在”暗示了自然的灵性,“鹤乱栖”则突出了动态的美感。
- 对仗工整,形成了视觉与听觉的双重美感。
-
主题思想:
- 诗歌通过描绘自然景观与送别情感,表达了对友人未来的美好祝愿,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考,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意象分析
- 重要意象:
- 龙:象征力量与神秘,暗示自然的不可预知。
- 鹤:象征高洁与长寿,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兰舟:高雅的象征,代表着文人雅士的生活。
- 秋猿:象征孤独与哀伤,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宾府通兰棹”中的“兰棹”象征什么?
A. 高雅
B. 普通
C. 低贱 -
诗的主要情感基调是什么?
A. 喜悦
B. 惆怅
C. 激昂 -
“片云和瘴湿”中的“瘴湿”指的是什么?
A. 干燥的气候
B. 潮湿的气候
C. 寒冷的气候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友人》(李白):同样描写送别的情感。
- 《月夜忆舍弟》(杜甫):表现思念之情与自然景色的结合。
诗词对比:
- 《送李侍御福建从事》与《送友人》的比较:
- 二者都通过自然景物表现送别情感,但《送李侍御福建从事》更侧重于对地方特色的描绘,而《送友人》则更突出情感的细腻与深重。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唐诗鉴赏与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