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却忆天台去,移居海岛空。
观寒琪树碧,雪浅石桥通。
漱齿飞泉外,餐霞早境中。
终期赤城里,披氅与君同。
白话文翻译:
我常常回忆起去天台山的日子,如今迁居到海岛,内心感到空虚。
在寒冷的天气中,远望那青翠的琪树,薄雪覆盖的石桥通向远方。
在飞泉的水边漱口,在早晨的霞光中享用美味的食物。
我希望终老在赤城山里,与你共披厚重的衣裳。
注释:
- 却忆:却是指“却又”,忆是思念、回忆。
- 移居:迁移居住。
- 海岛空:指海岛的生活感觉空虚。
- 寒琪树:琪树即美玉般的树,寒指寒冷的天气。
- 雪浅:薄雪,雪层很薄。
- 漱齿:用水漱口。
- 餐霞:在晨霞中用餐。
- 赤城:赤城山,传说中的道教圣地。
- 披氅:披上厚重的衣服。
典故解析:
- 天台山:道教名山,位于浙江省,以其清幽的环境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著称。
- 赤城:常与道教联系在一起,象征着隐逸和追求清净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马戴是唐代的一位诗人,生于盛唐,身世背景较为复杂。他的诗风清新,常常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诗人离开天台山,迁居海岛之后,表达了对昔日生活的怀念及对未来隐居生活的期待。
诗歌鉴赏:
《送道友入天台山作》是一首表现诗人对自然与隐逸生活向往的诗作。整首诗透过对天台山的回忆,展示了诗人对过往宁静生活的向往与对现状的失落。诗中描绘的意象,如“寒琪树碧”、“雪浅石桥通”,不仅渗透着对自然美的感知,更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渴望。诗的最后两句“终期赤城里,披氅与君同”则表现出诗人希望与友人一同隐居山林、共度余生的愿望,流露出一种对友情的珍视与对生活的深思。这首诗在语言上清新自然,情感真挚,体现了马戴在诗歌创作中的独特风格,兼具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际关系的深情。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却忆天台去:回忆过去到天台山的日子,表现出对过去的留恋。
- 移居海岛空:迁移到海岛生活,心中却感到空虚。
- 观寒琪树碧:描写眼前的寒冷天气中,青翠的琪树,展现出自然之美。
- 雪浅石桥通:描绘雪层薄,石桥依然通向远方的景象,既有自然的美感,也有一种淡淡的忧伤。
- 漱齿飞泉外:在飞泉旁漱口,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生活的享受。
- 餐霞早境中:清晨在霞光中用餐,充满诗意。
- 终期赤城里:希望在赤城山中终老,体现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 披氅与君同:与友人一同共度余生,强调了友情的重要。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意象比喻自然景色,增强诗歌的意境。
- 对仗:上下句的对称结构,使诗歌更具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自然的热爱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表达了对友情的珍重,诗人在追求宁静生活的同时,也渴望与知音共享这一切。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天台山:象征道教文化与隐逸生活。
- 寒琪树:象征自然之美,表达诗人的感受。
- 赤城:代表理想的隐居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天台”指的是哪个地方? A. 道教名山
B. 大城市
C. 海岛 -
诗人希望与谁一同隐居? A. 家人
B. 君友
C. 朋友 -
“漱齿飞泉外”中的“漱齿”是指什么? A. 用水洗手
B. 漱口
C. 吃饭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终南山》
- 陶渊明《桃花源记》
诗词对比:
- 比较马戴与王维的隐逸诗作,马戴更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而王维则更强调内心的宁静与自然的交融。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诗词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