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兴作》

时间: 2025-01-17 09:49:03

高高丹桂枝,袅袅女萝衣。

密叶浮云过,幽阴暮鸟归。

月和风翠动,花落瀑泉飞。

欲剪兰为佩,中林露未晞。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高高丹桂枝,袅袅女萝衣。
密叶浮云过,幽阴暮鸟归。
月和风翠动,花落瀑泉飞。
欲剪兰为佩,中林露未晞。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山中秋天的景色:高高的丹桂枝头,袅袅的女萝像衣裳一样随风飘舞。浓密的树叶间,浮云缓缓掠过,黄昏时分,幽静的阴影中,归巢的鸟儿在鸣叫。月光和风使绿意荡漾,花瓣在空中飘落,瀑布的水珠飞溅而下。我想剪一朵兰花做佩饰,但林中露水尚未蒸发。

注释:

  • 丹桂:一种桂花,花色鲜艳,香气扑鼻。
  • 女萝:一种常绿藤本植物,常用来形容柔美的景致。
  • 密叶:茂密的树叶。
  • 幽阴:幽静的阴影。
  • 欲剪兰为佩:想要剪兰花做成装饰品。
  • 露未晞:露水尚未蒸发,指环境的清新湿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马戴,唐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著称。生平不详,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常带有淡淡的忧愁与哲思。

创作背景:

《山中兴作》创作于唐代,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及对生活的思考。此时正值唐朝盛世,文化繁荣,诗人借景抒怀,表达对幽静山林的向往和内心的宁静。

诗歌鉴赏:

《山中兴作》是一首描绘山中秋天景色的诗,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自然界的和谐美。首句“高高丹桂枝”以桂花为起点,强调了秋天的特征,桂花的高洁和芬芳象征着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接着“袅袅女萝衣”,用女性的衣服比喻女萝,生动形象地描绘出自然的柔美。

诗中“密叶浮云过”展现了景象的流动感,树叶密布,浮云悠然自得,形成了一幅生动的山林画面。“幽阴暮鸟归”则暗示了黄昏的来临,鸟儿归巢,令人感受到宁静和安详。接下来的“月和风翠动”,月光和微风交织,带来一丝动感,花瓣飘落、瀑布飞溅,营造出一种生机勃勃的场景。

最后一句“欲剪兰为佩,中林露未晞”则是诗人内心的渴望,他想要将兰花剪下作为佩饰,但又因露水未干而无法行动。这一细节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也反映了他对于生活和美的追求中所感受到的无奈与惆怅,形成了诗歌的情感高潮。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高高丹桂枝:描写桂花的高昂姿态,象征着高洁与美好。
  2. 袅袅女萝衣:借用“衣”字形容女萝的柔美,增强了画面的生动性。
  3. 密叶浮云过:树叶茂密,浮云轻盈,反映了自然的宁静与和谐。
  4. 幽阴暮鸟归:黄昏时分,鸟儿归巢,带出一种归属感与安宁。
  5. 月和风翠动:月光与风的结合,渲染了山林的动感与生机。
  6. 花落瀑泉飞:花瓣飘落,瀑布飞溅,描绘出自然的灵动。
  7. 欲剪兰为佩:表达了诗人对美的追求。
  8. 中林露未晞:露水未干,暗示着诗人内心的惆怅与无法实现的愿望。

修辞手法:

  • 比喻:用“女萝衣”比喻女萝的形态,生动形象。
  • 拟人:如“幽阴暮鸟归”,赋予鸟儿归巢的情感,增强了诗的亲切感。
  • 对仗:如“月和风翠动,花落瀑泉飞”,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自然景色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同时流露出一种淡淡的惆怅和无奈,体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

意象分析:

  • 丹桂:象征着高洁与优雅,秋天的代表。
  • 女萝:代表柔美与自然的和谐。
  • 密叶:象征茂盛,生命力的象征。
  • 幽阴:代表宁静的环境,带来内心的安宁。
  • 兰花:象征着清雅与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丹桂”指的是什么花?

    • A. 菊花
    • B. 桂花
    • C. 兰花
  2. “欲剪兰为佩”中的“佩”指的是什么?

    • A. 装饰品
    • B. 佩刀
    • C. 佩服
  3. 诗的情感基调是?

    • A. 欢快
    • B. 忧伤
    • C. 安宁

答案:

  1. B. 桂花
  2. A. 装饰品
  3. C. 安宁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李白的《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山中景致,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哲思,风格清新而蕴含深意。与马戴的《山中兴作》相比,两者在意境与情感表达上有相似之处,但王维更侧重于抒发孤独感。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诗词鉴赏辞典》
  • 《唐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