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中早春》
时间: 2024-09-19 21:13:1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今朝枕上觉头轻,
强起阶前试脚行。
膻腻断来无气力,
风痰恼得少心情。
暖消霜瓦津初合,
寒减冰渠冻不成。
唯有愁人鬓间雪,
不随春尽逐春生。
白话文翻译:
今早在枕头上醒来,感觉头轻得很,
勉强起床到门前试着走路。
因病饮食不佳,力气全无,
风寒痰多,心情十分沉重。
春暖融化了霜,瓦上露珠初结,
寒气减弱,冰冷的水沟也解冻了。
唯有满头白发的愁苦,
却不随春天的到来而消散。
注释:
- 觉头轻:醒来时感觉头部轻松。
- 强起:勉强起身。
- 膻腻:指饮食的油腻。
- 无气力:没有力气。
- 风痰:风寒和痰病。
- 心情:情绪,心情。
- 暖消霜瓦:春暖时,霜在瓦上融化。
- 津:露水。
- 不成:不能形成。
- 愁人鬓间雪:愁苦的人白发如雪。
- 不随春尽逐春生:不随着春天的到来而消散。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他的作品以平易近人、感情真挚著称,特别是在描写社会现实和个人感受方面有极高的成就。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白居易生病期间,表达了他在病中对早春的感受。春天的到来让自然复苏,但他因病的身体状况和愁苦的心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诗歌鉴赏:
《病中早春》是白居易在生病时所作,透过诗的字句,我们能感受到诗人在春天来临之际,心中却因病痛而感到沉重的情感。在诗的开头,诗人以“今朝枕上觉头轻”开篇,展示了他刚醒时的轻松感,然而随即转换为“强起阶前试脚行”,流露出因病而不得不勉强起身的无奈。
接下来的几句中,诗人用“膻腻断来无气力”描述了因病失去食欲的痛苦,体现了他对身体虚弱的深刻感受。而“风痰恼得少心情”,则进一步刻画了诗人因病而忧愁的心情,春暖花开之际,他却被病痛困扰,无法享受春天的美好。
最后四句则描绘了春天的变化,春暖融化霜雪,寒冷减退,万物复苏。然而,诗人却感叹“唯有愁人鬓间雪”,即使春天来了,他的愁苦与白发依然存在,无法随春天的到来而消散。这显示了诗人对生命无常、病痛折磨的深刻认知,展现出一种凄凉而又饱含哲理的悲哀。
整体而言,该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展示了白居易在病痛中对生活的思考和感悟,既表达了对生病的无奈与苦痛,也传达了对春天到来的渴望与失落,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今朝枕上觉头轻:今早在床上醒来,感觉头很轻。
- 强起阶前试脚行:勉强从床上起身,试着走到台阶前。
- 膻腻断来无气力:因饮食油腻断绝而没有力气。
- 风痰恼得少心情:风寒和痰病困扰着心情。
- 暖消霜瓦津初合:春天的温暖融化了瓦上的霜露。
- 寒减冰渠冻不成:寒气减弱,河沟里的冰也不再结实。
- 唯有愁人鬓间雪:唯有满头白发的愁苦。
- 不随春尽逐春生:愁苦不随春天的结束而消散。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手法,如“暖消霜瓦”和“寒减冰渠”,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用“鬓间雪”比喻白发,形象地表现了诗人的愁苦。
- 拟人:把自然的变化与诗人的情感相结合,形成“春暖”的对比。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白居易在病痛中对春天的期待与失落,反映了生命的脆弱和无奈。在自然复苏、万物更新的背景下,诗人却被病痛所困,内心充满了愁苦与沉重,表现出对时光流逝和生命无常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象征生机与希望,代表着自然的复苏。
- 霜:象征寒冷与凋零,暗示着诗人身处的困境。
- 雪:用来比喻诗人的愁苦与衰老,象征着时间的流逝。
- 风痰:象征着诗人身体的不适与病痛。
文化内涵:这些意象不仅描绘了自然的变化,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感受,形成了自然与生命之间的深刻对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唯有愁人鬓间雪”中的“雪”指的是什么?
- A. 冬天的雪
- B. 愁苦的象征
- C. 春天的花
-
诗人因为什么原因感到无气力?
- A. 饮食油腻断绝
- B. 心情不好
- C. 天气寒冷
-
诗中的“暖消霜瓦津初合”表现了什么?
- A. 春天的到来
- B. 夏天的结束
- C. 秋天的来临
答案:
- B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杜甫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
诗词对比:
- 白居易的《病中早春》和杜甫的《春望》:两首诗都在春天背景下表达诗人对生活的感受,白居易更侧重个人的病痛与愁苦,而杜甫则关注国家的遭遇与个人的忧虑,展现了不同的情感基调与主题。
参考资料:
- 《白居易诗集》
- 《唐诗三百首》
- 《白居易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