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
时间: 2025-01-19 14:53:3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春江
白居易 〔唐代〕
炎凉昏晓苦推迁,不觉忠州已二年。
闭阁只听朝暮鼓,上楼空望往来船。
莺声诱引来花下,草色句留坐水边。
唯有春江看未厌,萦砂绕石渌潺湲。
白话文翻译:
在炎热与寒冷的时光交替中,我苦于生活的迁移,不知不觉在忠州已过了两年。
我关闭阁楼只听晨昏的鼓声,上楼空望往来船只。
黄莺的歌声引我来到花下,草色的诗句让我停留在水边。
唯有这春江我始终看不厌,水流绕着沙石轻轻潺潺流淌。
注释:
- 炎凉:指天气的炎热和寒冷。
- 忠州:现今的忠县,位于重庆市,是白居易被贬的地方。
- 闭阁:关闭书房,表示诗人隐居的状态。
- 鼓:指晨昏的鼓声,常用于报时。
- 莺声:黄莺的鸣叫,象征春天的气息。
- 萦砂绕石:指水流缠绕着沙石,描绘了春江的景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他的诗歌以平易近人、情感真挚著称,尤其擅长描写社会民生和自然景观,作品流传广泛。
创作背景:
《春江》创作于白居易被贬忠州期间,反映了他对生活的感慨与思考。二年的贬谪生活使他感受到孤独与无奈,但在自然景色中找到了慰藉。
诗歌鉴赏:
《春江》是一首抒情诗,展现了白居易在贬谪生活中的思索与感受。诗中描绘了春江的美丽景象,同时流露出诗人对生活的无奈与对自然的热爱。开篇便以“炎凉昏晓”引入,展现了时间的流逝与生活的艰辛。随后的“闭阁只听朝暮鼓”,则表现出他对外界的隔绝与内心的孤寂。
而“莺声诱引来花下,草色句留坐水边”则描绘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黄莺的歌声引他走到花下,草色的句子让他驻足水边,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感受与思考。最后一句“唯有春江看未厌”,则是诗人对春江的眷恋,水流的声音让他心灵得到宁静与慰藉。
整首诗在细腻的描写中流露出白居易的情感,体现了对自然美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无奈,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炎凉昏晓苦推迁: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生活的变化令人痛苦。
- 不觉忠州已二年:表现出诗人对时间的无意识流逝,强调了孤独。
- 闭阁只听朝暮鼓:隐居生活的单调,强调了孤独的时光。
- 上楼空望往来船:描绘了诗人在高处俯瞰船只,感受漂泊与离愁。
- 莺声诱引来花下:自然的吸引力,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渴望与希望。
- 草色句留坐水边:诗人因草色而产生的灵感,表现出自然对诗人创作的启发。
- 唯有春江看未厌:表达了诗人对春江的热爱,水流带来的宁静愉悦。
- 萦砂绕石渌潺湲:描绘了春江流动的景象,表现出生动的自然美。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莺声诱引”,将黄莺的鸣叫比作诱人的声音。
- 拟人:如“萦砂绕石”,让水流有了人的动作表现出自然的生机。
- 对仗:如“闭阁只听朝暮鼓,上楼空望往来船”,形成鲜明的对比。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慨,尤其是在贬谪的孤独中,他通过春江的美丽找到了内心的慰藉,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江:象征着生命的活力与希望。
- 莺声:代表春天的到来与自然的美好。
- 草色:象征着生机与灵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人闭阁的原因是什么? A. 隐居
B. 旅行
C. 学习
D. 访友 -
“唯有春江看未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失望
B. 热爱
C. 愤怒
D. 无奈 -
诗中描绘的春江,有什么样的自然景象?
A. 寒冷
B. 潺潺流水
C. 烈日炎炎
D. 风雨交加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赋得古原草送别》 李白
- 《春望》 杜甫
诗词对比: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的这首诗也描绘了春天的美景,但更侧重于月光与江水的意境。两首诗都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但调子和情感基调略有不同。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白居易诗文选》
- 《唐诗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