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杨秘书巨源》

时间: 2024-09-19 21:13:18

早闻一箭取辽城,相识虽新有故情。

清句三朝谁是敌,

白须四海半为兄。

贫家薙草时时入,瘦马寻花处处行。

不用更教诗过好,折君官职是声名。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赠杨秘书巨源
白居易

早闻一箭取辽城,相识虽新有故情。
清句三朝谁是敌,白须四海半为兄。
贫家薙草时时入,瘦马寻花处处行。
不需更教诗过好,折君官职是声名。

白话文翻译:

早就听说你用一箭就攻下了辽城,
虽然我们相识不久,却已有了深厚的情谊。
在清雅的诗句中,谁才是真正的对手?
我白发苍苍,四海之内的朋友几乎都成了兄弟。
贫穷家庭中时常要割草,
瘦弱的马儿到处寻花。
不必再教我写好诗,
你所获得的官职,就是你的声名。

注释:

  • 辽城:指的是辽朝的都城,象征着战功和英雄气概。
  • 清句:清雅的诗句,指代高雅的诗作。
  • 白须:形容年纪已大,白发苍苍。
  • 薙草:形容家庭贫穷,需要割草养活自己。
  • 瘦马:比喻生活艰难,马也显得瘦弱。

典故解析:

  • 一箭取辽城:反映了历史上英雄豪杰以少胜多的战斗情景,强调了勇气和智慧。
  • 三朝:指的是唐朝,意在表达自己与文人雅士的交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白居易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以其通俗易懂的语言和深刻的思想著称。他的诗作多关注社会现实,反映百姓生活,尤其以《长恨歌》和《琵琶行》最为人所熟知。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白居易与杨巨源相识之际,表达了对杨巨源的欣赏和深厚的友谊,同时也反映了白居易对人生和友谊的看法。

诗歌鉴赏:

这首诗展现了白居易对友人杨巨源的深厚情谊和由衷的赞美,虽然他们的相识时间并不长,但情谊却如同老朋友般亲密。前两句以“辽城”为引子,描绘了杨巨源在战场上的英勇,使人对他产生敬仰之情。接下来的几句中,白居易以“清句”和“白须”来反衬出自己的文学修养和人生阅历,显示出他对朋友的欣赏和对自己处境的谦恭。最后两句转向对生活的感慨,展现了白居易对平凡生活的理解和对友人成功的祝贺,语气中带着淡淡的自嘲与抒怀,突显了诗人的宽广胸怀和深邃思考。整首诗的语言简洁明了,情感真挚,展现了白居易独特的诗歌风格。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早闻一箭取辽城:开头即提及英雄事迹,展示出杨巨源的英勇。
    • 相识虽新有故情:强调虽然是新朋友,但情谊深厚。
    • 清句三朝谁是敌:质疑谁能与其匹敌,反映出诗人与友人的精神交流。
    • 白须四海半为兄:以白须自谦,表明与众多文人交往的经历。
    • 贫家薙草时时入:描绘生活的艰辛,强调生活的现实。
    • 瘦马寻花处处行:用瘦马象征生活不易,表达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 不用更教诗过好:自谦不需要再指导诗作,暗示对友人的高度认可。
    • 折君官职是声名:朋友的成就与名声,表达对友人成功的祝贺。
  • 修辞手法

    • 采用了对仗和排比的手法,使得整首诗在节奏感上十分和谐。
    • 隐喻和象征手法也在其中,瘦马和贫家薙草象征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
  •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友谊的深厚、生活的艰辛以及对成功的认同,展现了白居易对人生的思考,传达出“友谊珍贵,生活艰难,成功值得庆贺”的主题。

意象分析:

  • 辽城:象征着英雄和战功,带有历史的厚重感。
  • 白须:象征着智慧和经历,体现了诗人的成熟。
  • 瘦马:象征着生活的艰辛与不易,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辽城”象征什么? A. 和平
    B. 英雄气概
    C. 乡愁
    D. 生活的艰辛

  2. “白须四海半为兄”中,白须象征什么? A. 年龄
    B. 财富
    C. 兄弟情
    D. 学识

  3. 诗中提及的“瘦马”主要表达人生的什么? A. 旅行
    B. 艰辛
    C. 友谊
    D. 战斗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杜甫
  • 《静夜思》李白

诗词对比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和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都表达了离别的情感,但白居易更侧重于友情的珍贵,而王维则更多地体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朋友的思念。

参考资料:

  1. 《白居易诗全集》
  2. 《唐诗三百首》
  3.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