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后春日途经野塘》
时间: 2025-01-19 20:12:4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乱后春日途经野塘
作者: 韩偓 〔唐代〕
世乱他乡见落梅,
野塘晴暖独徘徊。
船冲水鸟飞还住,
袖拂杨花去却来。
季重旧游多丧逝,
子山新赋极悲哀。
眼看朝市成陵谷,
始信昆明是劫灰。
白话文翻译:
在动乱的时代,身处他乡的我看到了落梅,
在阳光明媚的野塘边,我独自徘徊。
船只在水面上冲击,水鸟飞起又停留,
我的袖子拂过杨花,去而复返。
季节更替,旧日游玩多已离散,
子山的新赋诗句极为悲伤。
眼看市集变成了荒丘,
我才相信昆明已成劫灰。
注释:
- 世乱:指国家动乱,社会动荡不安。
- 他乡:指远离故乡的地方。
- 落梅:梅花凋落,象征着衰败和失落。
- 野塘:自然的水塘,象征宁静、温暖的环境。
- 袖拂杨花:指春天的杨花在风中飘散,抚过自己的衣袖。
- 季重:指季节的轮回。
- 旧游:过去游玩的地方或时光。
- 子山:可能指特定的山名,代表作者心中的哀伤。
典故解析:
- 昆明:在古代文学中常指美好的地方,此处却代指经历过动乱后变得荒凉的现实。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韩偓,字子华,唐代诗人,生活在盛唐和中唐时期。他的诗歌风格清新,擅长描绘自然与人生感悟,常用细腻的笔触表达情感。
-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唐代社会动荡的时期,反映了诗人在动乱中对故乡的思念和对过往美好时光的追忆。
诗歌鉴赏:
《乱后春日途经野塘》是一首充满感伤与思索的诗,表现了诗人对于动乱后生活的无奈和对过往的追忆。开篇即以“世乱他乡见落梅”引出主题,落梅不仅是自然现象,更象征着世态的苍凉与心灵的孤独。接下来,诗人描绘了春日的宁静场景,野塘的晴暖与水鸟的悠然,形成了一种对比,表现了在动乱中人们内心的纷扰与思考。诗中的“眼看朝市成陵谷”乃是对社会现状的深刻反思,诗人通过对比,揭示了繁华背后的冷寂与悲凉。整首诗情感真挚,字句间流露出诗人对家国的忧虑以及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具有深刻的历史和人文意义。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世乱他乡见落梅”:在这动乱的时代,我身处异乡,看到了凋零的梅花,感受到一股凄凉。
- “野塘晴暖独徘徊”:在阳光明媚的野塘旁,我独自徘徊,内心却难以平静。
- “船冲水鸟飞还住”:船只在水面上划过,水鸟飞起又停留,似乎在无意中映照了我的心情。
- “袖拂杨花去却来”:春风吹拂,杨花在空中飞舞,我的袖子轻轻拨动,似乎带着一丝惆怅。
- “季重旧游多丧逝”:季节更替,往日游玩的朋友多已离散,令人感到无比失落。
- “子山新赋极悲哀”:子山的新诗赋予了我极大的悲伤,新的作品似乎无法填补失去的空白。
- “眼看朝市成陵谷”:眼见繁华的市集变成了荒凉的陵谷,现实的残酷让我心痛不已。
- “始信昆明是劫灰”:我终于相信,曾经美好的昆明,如今已成劫灰,满目苍凉。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社会动乱比作“劫灰”,形象生动地表达了对家国的失望。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对仗工整,增强了音韵的美感。
-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描绘自然景象与社会现实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与对动乱时代的深切忧虑,反映了人们在乱世中对安定生活的渴望。
意象分析:
- 落梅:象征衰败和失落,表现时代的悲凉。
- 野塘:象征宁静与温暖,是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 杨花:春天的象征,然而在动乱中却显得格外无奈。
- 朝市与陵谷:对比繁华与荒凉,揭示社会的变迁与人心的失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人提到的“落梅”象征着什么?
- A. 春天的来临
- B. 生活的美好
- C. 衰败与失落
- D. 友谊的长存
-
诗中“袖拂杨花”所表达的情感是?
- A. 喜悦
- B. 惆怅
- C. 愤怒
- D. 无聊
-
“眼看朝市成陵谷”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状?
- A. 繁华似锦
- B. 经济繁荣
- C. 荒凉与失落
- D. 人们快乐
答案:
- C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静夜思》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韩偓《乱后春日途经野塘》与李白《静夜思》同样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但前者更侧重于对动乱的反思,后者则更注重个人情感的寄托。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韩偓诗集》
- 《唐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