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有感
作者: 韩偓 〔唐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坚辞羽葆与吹铙,翻向天涯困系匏。
故老未曾忘炙背,何人终拟问苞茅。
融风渐暖将回雁,滫水犹腥近斩蛟。
万里关山如咫尺,女床唯待凤归巢。
白话文翻译:
我坚定地拒绝了华美的羽衣和吹奏的乐器,转身向天涯而去,仿佛被困在了葫芦的绳索中。
老一辈的人们从未忘记背后炙烤的温暖,谁又能最终来询问那茅草的事呢?
春风渐渐温暖,归雁即将飞回,而滞留的水面依旧散发着鱼腥味,近处似乎要捕捉到蛟龙。
万里遥远的关山在我眼中仿佛近在咫尺,等待归来的凤鸟,只有她的床铺静静地等着。
注释:
字词注释:
- 羽葆: 指用羽毛制作的华丽车帷,象征高贵的地位。
- 铙: 一种古代乐器,表示欢庆或盛大的场合。
- 匏: 即葫芦,常用来比喻困境或束缚。
- 炙背: 指背后感受到的温暖,多指对故乡的怀念。
- 苞茅: 指茅草,象征乡愁与家乡的牵挂。
- 融风: 温暖的春风。
- 滫水: 指水面,常用来形容水的状态。
- 斩蛟: 捕捉蛟龙,象征力量与勇气。
- 女床: 指女子的床,象征等待归来的爱人或情感寄托。
- 凤归巢: 指凤凰归来,象征着团聚或归属。
典故解析:
“凤归巢”的典故源于古代对凤凰的崇拜,凤凰被视为吉祥的象征,代表着美好的归宿和团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韩偓,字希孟,号白云,唐代诗人,以五言绝句见长。其作品大多表现对人生的思考与对故乡的怀念,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诗作成于唐代,正值国家动荡与个人情感的交织,诗人以个人经历为背景,表达对故乡及亲人的思念,同时反映出对人生无常的感悟。
诗歌鉴赏:
《有感》是一首充满情感和哲思的诗作,诗人通过对生活的深刻反思,表达了对家乡的怀念与对人生的感悟。诗的开头,诗人坚定地拒绝了奢华的生活,选择了孤独的旅程,这种选择似乎暗示了对物质世界的超脱与对精神世界的追求。接着,诗人回忆起老一辈对温暖的追忆,这不仅反映了人与人之间深厚的情感联系,也突出了对过往的怀念。归雁的意象与滞留的水面形成对比,展现了春天的温暖与即将归来的希望,象征着希望与失落的交织。最后一句提到“女床唯待凤归巢”,不仅表达了对爱人的期盼,也隐含着对生活归属感的渴望,表现出一种对未来的美好期待。整首诗情感细腻,意象丰富,展现出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对情感的真挚表达。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坚辞羽葆与吹铙: 表达了诗人拒绝奢华生活的决心。
- 翻向天涯困系匏: 描绘了诗人的孤独与对自由的渴望。
- 故老未曾忘炙背: 反映了对故乡温暖的怀念。
- 何人终拟问苞茅: 疑问中流露出对家庭与亲情的思考。
- 融风渐暖将回雁: 描绘春天的到来和归属的希望。
- 滫水犹腥近斩蛟: 体现出对生活细节的敏感与对勇气的向往。
- 万里关山如咫尺: 表达了对遥远的思念与依恋。
- 女床唯待凤归巢: 强调期待与希望,象征着归属感。
修辞手法:
- 比喻: “羽葆”比喻奢华生活,象征追求。
- 拟人: “女床唯待凤归巢”赋予床铺以情感,表现期盼。
- 对仗: 诗中多处采用对仗修辞,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人生的思考与情感的表达,突出对故乡的怀念、对生活的哲学思考以及对未来的美好期待,展现出诗人深厚的情感基础和对生命的独特理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羽葆: 代表奢华与权力。
- 归雁: 代表思乡与团圆。
- 女床: 代表情感寄托与期待。
- 关山: 象征遥远的距离与难以忘怀的故土。
这些意象不仅丰富了诗歌的情感层次,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追求,增添了作品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韩偓是哪一个朝代的诗人?
A. 宋代
B. 唐代
C. 明代
D. 清代 -
“坚辞羽葆与吹铙”中,“羽葆”象征什么?
A. 自由
B. 贫困
C. 奢华
D. 家乡 -
诗中提到的“女床唯待凤归巢”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金钱的追求
B. 对爱情的期待
C. 对事业的渴望
D. 对生活的厌倦
答案:
- B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春望》杜甫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诗词对比:
- 韩偓的《有感》与李白的《静夜思》,两者均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但韩偓更注重对人生与情感的深刻思考,而李白则更多展现个人的孤独与对月的追忆。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唐代文学史》
通过以上内容,读者可以更全面地理解《有感》的深层次意义,同时提升对古诗词的欣赏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