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轻风滴砾动帘钩,宿酒犹酣懒卸头。
但觉夜深花有露,不知人静月当楼。
何郎烛暗谁能咏,韩寿香焦亦任偷。
敲折玉钗歌转咽,一声声作两眉愁。
白话文翻译:
轻柔的风轻轻摇动着帘钩,酒意未消,懒得卸下头。
只觉夜深了,花上有露水,却不知道人静了,月光照在楼上。
何人能在烛光微暗中吟唱,韩寿的香烛也焦了,任由它燃烧。
敲折了玉钗,歌声变得哽咽,一声声都让两眉增添了愁苦。
注释:
- 轻风滴砾:轻风拂动,带来细小的声响。
- 宿酒犹酣:宿酒未醒,仍然醉意朦胧。
- 花有露:花瓣上沾满露水。
- 人静月当楼:人已静夜深,月光正照在楼上。
- 何郎:指何人。
- 烛暗:烛光微弱。
- 韩寿香焦:指韩寿的香烛烧焦,暗示时间已晚。
- 敲折玉钗:敲击玉钗发出的声响,象征情感的表达。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韩偓(约835年-约884年),字仲明,唐代诗人,号称“诗中之龙”。他生活在唐朝的中后期,时值社会动荡,政治腐败,但在诗歌创作上却产生了诸多佳作。韩偓的诗歌以清丽、婉约著称,常表现人间情感与自然景色的融合。
创作背景:
《闺情》创作于唐代,反映了女性在闺房中的孤独与思念。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表现了夜晚的静谧、内心的愁苦,以及对爱人的思念,展现出闺中女子的情感世界。
诗歌鉴赏:
《闺情》是一首描写女性内心情感的诗作,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夜晚的宁静与孤独。开篇以“轻风滴砾动帘钩”,透出一种轻柔的感觉,仿佛将读者带入一个幽静的闺房之中。接着,诗人描绘了女子的醉意未醒,懒得卸下头的状态,这不仅传达了她的慵懒,更隐含了对生活的无奈与倦怠。
而“但觉夜深花有露,不知人静月当楼”一句则令人感受到时间的流逝与孤独的加深。虽然花上沾满露水,但女子却沉浸在自己的情感中,完全忽视了外界的变化。月光照在楼上,显得分外清冷,进一步突显了夜的寂寥。
随着诗歌的推进,诗人提到“何郎烛暗谁能咏”,表现出在光线微弱的环境中,谁又能吟唱诗歌?“韩寿香焦亦任偷”则传达出一种对时间的无奈,香烛燃烧至焦,却无人去刻意关注。
最后,诗人以“敲折玉钗歌转咽,一声声作两眉愁”结束,敲击玉钗的声音象征着内心的愁苦与情感的发泄。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意象,真实地反映了女性在夜晚的孤独与思念,情感深邃而动人。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轻风滴砾动帘钩:轻风使得窗帘的钩子轻轻摇动,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 宿酒犹酣懒卸头:沉醉于酒意中,懒得起身整理自己,反映出一种恬淡的生活状态。
- 但觉夜深花有露:感受到夜已深,花上挂着露水,暗示时间的推移。
- 不知人静月当楼:不知已是人静的时候,月光照在楼上,表现出一种对外界的无知与迷失。
- 何郎烛暗谁能咏:在烛光微弱的情况下,谁又能吟唱诗歌,表达了对生活的无奈。
- 韩寿香焦亦任偷:提到韩寿的香烛已经焦了,暗示时间的流逝与内心的孤独。
- 敲折玉钗歌转咽:敲击玉钗发出的声响,象征着内心情感的表达与无奈。
- 一声声作两眉愁:每一声的响动都增添了眉间的愁苦,传达出深切的情感。
修辞手法:
- 拟人:如“轻风滴砾”将自然现象赋予情感,增加了情景的生动性。
- 对仗:诗中的句式对称,增强了韵律感与美感。
- 意象:使用“玉钗”、“香烛”等意象,形象地表达了内心的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女性的孤独与思念展开,表现了夜深时分对爱人的渴望与愁苦,展现了细腻而深刻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轻风:象征着柔和与宁静,反映诗人内心的情感。
- 花与露:花象征女性的美丽,露水则象征情感的细腻与脆弱。
- 烛光:象征着希望与温暖,同时也是时间流逝的象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轻风滴砾”主要表现了什么意象? A. 寂静 B. 轻柔 C. 暖意 D. 伤感
-
“韩寿香焦”是什么意思? A. 时间流逝 B. 烛光明亮 C. 香气扑鼻 D. 生活安逸
-
整首诗表达了女性的什么情感? A. 喜悦 B. 愁苦 C. 期待 D. 平淡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温庭筠的《一剪梅》
诗词对比:
- 韩偓的《闺情》与李清照的《如梦令》均反映了女性的情感世界,但前者更侧重于孤独与思念,而后者则表现出更为丰富的情感层次与对爱情的期待。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李清照与唐代女性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