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我不识爱菊,却与菊相识。
寒前后著花,土中央为色。
微苦养长寿,晚香擅清德。
滔滔彼世人,方为桃李役。
白话文翻译:
我并不特别喜欢菊花,却与菊花有着深厚的缘分。
菊花在寒冷的季节绽放,花朵的颜色在泥土中显现。
虽然味道微苦,却能延年益寿;晚秋时节的香气更显得高洁。
而那些世俗的人们,却只为桃李的繁华而忙碌。
注释:
- 爱菊:喜爱菊花。
- 寒前后著花:指菊花在寒冷的季节开花。
- 微苦:微微带苦的味道。
- 长寿:延年益寿。
- 晚香擅清德:晚秋的菊花香气高洁。
- 滔滔彼世人:指那些世俗的人们。
- 桃李:常用来指代繁华美丽的花卉,象征世俗的功名利禄。
典故解析:
菊花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高洁、坚韧的品格,尤其是在寒冷的秋冬季节盛开,寓意着不畏艰难。诗中提到的“桃李”则常用于比喻名利和世俗繁华。这里对比菊花和桃李,突出菊花的清雅与世俗的浮华形成鲜明对比。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著,宋代诗人,生平资料较少,但其作品以清新淡雅、意境深远著称。其诗多关注自然和人性,体现了宋代文人对精神追求的向往。
创作背景:
《寄赋慈溪沈氏爱菊序》写于宋代,反映了作者对菊花的深厚情感以及对世俗生活的冷淡态度。菊花在当时被视为高洁的象征,正值社会纷繁杂乱之时,诗人通过菊花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和哲思。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菊花为主题,展现了作者对菊花的喜爱和对世俗的反思。开篇“我不识爱菊,却与菊相识”道出一种奇妙的缘分,虽不特别喜爱,却在心灵深处与之相连。接下来“寒前后著花,土中央为色”描绘了菊花在寒冷季节绽放的图景,突显了其顽强的生命力和独特的美。菊花微苦的味道与长寿的象征相结合,表现了对生命的理解与珍视。最后一句“滔滔彼世人,方为桃李役”则是对世俗生活的批判,暗示人们为了荣华富贵而忙碌,而忽略了更为高尚、清雅的精神追求。整首诗在结构上采用对比手法,突显菊花的高洁与世俗的浮华,给予读者深刻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我不识爱菊,却与菊相识:表达了一种内心的共鸣,虽未主动追求,但与菊花有着天然的联系。
- 寒前后著花,土中央为色:描绘了菊花在寒冷季节绽放的情景,强调其生命力。
- 微苦养长寿,晚香擅清德:通过描述菊花的苦味与香气,表现其内涵与价值。
- 滔滔彼世人,方为桃李役:批评那些追逐名利的人,强调菊花所蕴含的清高与超脱。
修辞手法:
- 对比:诗中通过菊花与桃李的对比,展现了不同的生活态度。
- 象征:菊花象征着高洁的品格,而桃李则象征世俗的名利。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菊花的描写,表达了对生命的珍视与对世俗繁华的反思,倡导一种追求内在精神价值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菊花:象征高洁、坚韧的品格。
- 桃李:代表世俗的繁华与名利。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该诗中提到的花卉是什么?
- A. 桃花
- B. 菊花
- C. 李花
-
诗人对世俗生活的态度是?
- A. 热爱
- B. 冷淡
- C. 忽视
-
“微苦养长寿”中的“微苦”指的是什么?
- A. 菊花的味道
- B. 生活的艰辛
- C. 人生的苦涩
答案: 1-B, 2-B, 3-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秋夕》:李白
- 《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
诗词对比:
比较陈著的《寄赋慈溪沈氏爱菊序》和李白的《秋夕》,两首诗均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但前者更侧重于内心的清雅与世俗的对比,后者则强调了秋夜的孤寂与美丽。两者在意境上各有千秋,反映了不同的生活态度和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提供对宋代诗人和作品的介绍。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对古代诗词的分析与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