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书宗兄使过诗以奉献》
时间: 2025-01-04 07:55:5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尚书宗兄使过诗以奉献
洛下交亲满,归闲意有馀。
翻嫌旧坐宅,却驾所悬车。
腹饱山僧供,头轻侍婢梳。
上官唯揖让,半禄代耕鉏。
雨散三秋别,风传一字书。
胜游如可继,还欲并园庐。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于亲友的思念与对生活的感悟。洛阳的亲友相聚让我倍感欢喜,归家之后却又觉得闲适得太多。虽然我对旧日的住所有些厌倦,但却又不得不驾着马车回到那里。肚子里吃饱的是山僧的供奉,头发轻松地让侍女为我梳理。上官(指高官)只是礼节性地互相揖让,而我却得以享受半份的俸禄,来代替辛苦耕作的生活。秋天的雨散去,和朋友分别的情景让我感伤,而风中飘来的字句传递着思念。若是能够继续这样的游玩,我还想把园中的庐舍也一并纳入其中。
注释
- 交亲:交往的亲戚朋友。
- 翻嫌:反而嫌弃。
- 驾所悬车:驾驭着挂着的马车,指回到旧居。
- 腹饱:肚子饱满。
- 山僧:指寺庙中的僧人,常常供奉食物。
- 侍婢:侍候的女仆。
- 上官:指高官。
- 揖让:礼节性地互相让步。
- 半禄:半份的俸禄。
- 耕鉏:指辛勤耕作的工具。
- 三秋别:形容秋天的离别。
- 风传一字书:指通过风传递的信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包佶,唐代诗人,生活在一个文化繁荣的时代,他的作品多描写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创作背景:此诗可能是诗人在一次回乡探亲时创作的,表达了对亲友的思念以及对生活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作者内心的复杂感受。从一开始的欢欣鼓舞,到回到旧宅后的落寞和对过去的怀念,诗中流露出对亲情和友谊的珍视。诗人在洛阳的聚会中感受到浓厚的人情味,但返回后又对旧居感到厌倦,这种矛盾的情感体现了生活的无奈与复杂。
诗中“腹饱山僧供,头轻侍婢梳”一联,既表现了生活的富足,又暗含了对过去简朴生活的怀念。接下来提到的上官礼让和代耕的半禄,进一步揭示了身份与责任之间的冲突,同时也反映了对社会地位的思考。最后的“胜游如可继,还欲并园庐”则是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展现了作者的乐观向上。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洛下交亲满:在洛阳与亲友相聚,感到非常高兴。
- 归闲意有馀:回到家中,感到悠闲,但也觉得闲暇太多。
- 翻嫌旧坐宅:反而对旧宅产生了厌倦之情。
- 却驾所悬车:不得不驾车返回旧居。
- 腹饱山僧供:吃饱的是寺庙的供奉。
- 头轻侍婢梳:轻松地让侍女为自己梳理头发。
- 上官唯揖让:高官之间仅仅是礼节性的互相让步。
- 半禄代耕鉏:享受半份俸禄来替代辛苦耕作。
- 雨散三秋别:秋天的雨后,朋友的离别让我感到伤感。
- 风传一字书:风中传来的字句,带着思念的情感。
- 胜游如可继:如果这样的游玩能够继续下去。
- 还欲并园庐:我还想将园中的庐舍一并享受。
修辞手法:
- 比喻和拟人:通过描绘生活中的细节,将人情与自然相结合,增强了诗的感染力。
- 对仗:诗中许多对仗工整的句子,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生活的细致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亲情、友情的珍视,以及对生活状态的思考和对未来的憧憬。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洛下:象征着人缘与温情。
- 山僧:象征着简单与祥和的生活。
- 上官:象征着社会地位与责任。
- 秋雨:象征着离别与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腹饱山僧供”意指: A) 吃了很多 B) 吃了山僧的食物 C) 感到愉快 D) 感到失落
-
“雨散三秋别”中“雨”可以象征: A) 快乐 B) 离别 C) 朋友 D) 生活
答案: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王维《送别》
诗词对比:
- 包佶与王维的诗作都涉及对友人的思念,但包佶更注重生活的细节描绘,而王维则更侧重于情感的抒发与自然的描绘。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诗词鉴赏入门》
- 《唐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