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谒麻衣祠
作者: 陈山泉 〔宋代〕
雨晴泥路滑,杖履岂徒劳。
双桧塔前老,一峰天外高。
锡泉通殿砌,岩瀑起波涛。
欲问麻衣意,风林作怒号。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在雨后泥泞的道路上,前往麻衣祠的艰难旅程。尽管天气晴朗,但泥路依然滑腻,使用拐杖和鞋子行走显得无意义。在麻衣祠前,矗立着古老的双桧塔,远处有一座高峰耸立。殿堂的地面是用锡泉石铺成,岩石上的瀑布激起波涛。诗人想要询问麻衣的意图,却只听到风中的愤怒吼声。
注释
- 麻衣:传说中的道士,象征着高洁的精神和智慧。
- 杖履:指拐杖和鞋子,象征前行的工具。
- 双桧塔:描述麻衣祠前的建筑,桧树常被视为长寿和坚韧的象征。
- 锡泉:一种泉水,通常清澈且带有矿物质。
- 岩瀑:指山岩上的瀑布,象征自然的力量。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陈山泉,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而著称,常反映自然景观与人生哲思。其作品多描绘山水、抒发情感,体现了宋代文人的精神追求。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诗人对麻衣祠的朝圣之旅中,旨在表达对古代圣贤的敬仰与对自然景观的感悟。诗中的麻衣祠象征着道教文化的影响,反映了当时人们对道教思想的探索。
诗歌鉴赏
《谒麻衣祠》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精神的思考。首联“雨晴泥路滑,杖履岂徒劳”,以雨后景象作为引子,勾勒出不易的行程,似乎暗示着追求真理之路的艰难。双桧塔的描写,既是对古老文化的追念,也是对长久以来精神追求的致敬。接下来“锡泉通殿砌,岩瀑起波涛”展示了自然的壮丽与精神的洗礼,象征着在追求道理时所需的毅力与勇气。
最后两句“欲问麻衣意,风林作怒号”则转向内心的困惑与对真理的渴求,风声如怒号,似乎暗示着自然对人的无情与无奈。整首诗在描绘自然美的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哲学的思考,体现了人与自然、人与精神之间的密切联系。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雨晴泥路滑:雨后阳光普照,但泥泞的路面使得行走变得困难。
- 杖履岂徒劳:即便带着拐杖和鞋子,行走仍显得无助,暗示追求理想的艰难。
- 双桧塔前老:在麻衣祠前,古老的双桧塔矗立,代表着悠久的文化和历史。
- 一峰天外高:远处高耸的山峰象征着崇高的理想和追求。
- 锡泉通殿砌:殿堂的地面用锡泉石铺成,清澈而坚固,象征着理想的基础。
- 岩瀑起波涛:岩石上的瀑布激起波涛,体现自然的壮观。
- 欲问麻衣意:想要询问麻衣的思想与意图,渴望理解。
- 风林作怒号:风声如怒吼,寓意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与对自身渺小的感慨。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雨晴泥路滑,杖履岂徒劳”,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拟人:风林被形容为“作怒号”,赋予自然以情感,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共鸣。
-
主题思想:全诗通过描绘艰难的旅程与自然的壮丽,表现了对精神追求的渴望与对人生哲学的思考,展现了诗人与自然、历史的深刻联系。
意象分析
- 雨晴:象征着希望与新生,同时也反映了人生的无常。
- 泥路:代表着人生路途的艰难与挑战。
- 双桧塔:象征着长寿与智慧,表明对传统文化的尊重。
- 天外高峰:体现崇高的理想与追求。
- 锡泉:象征清澈的思想与理想的基础。
- 岩瀑:自然力量的象征,体现生命的活力与变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麻衣”象征什么? A. 道教思想
B. 古老建筑
C. 自然力量
D. 人生哲学 -
诗中“杖履岂徒劳”是什么意思? A. 有用的工具
B. 无用的努力
C. 轻松的旅程
D. 有意义的追求 -
“风林作怒号”中,风被赋予了什么样的情感? A. 喜悦
B. 愤怒
C. 悲伤
D. 平静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登高》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杜甫《登高》:同样描绘了自然之美与人生哲思,但更加注重对社会现实的反映。
- 王维《山居秋暝》: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风格清幽,与陈山泉的作品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 《宋代诗人传》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诗经与汉赋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