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单州张朝请》

时间: 2025-01-04 10:09:18

平生天上张公子,尚记门间半面人。

声烈与风来不尽,音书无使去难频。

一言悟主心犹壮,百巧成穷发自新。

闻说监河收贷粟,定倾东海活穷鳞。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寄单州张朝请
作者:陈师道 〔宋代〕
平生天上张公子,
尚记门间半面人。
声烈与风来不尽,
音书无使去难频。
一言悟主心犹壮,
百巧成穷发自新。
闻说监河收贷粟,
定倾东海活穷鳞。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张公子的怀念。张公子的才华与声望如同天上之星,让我至今仍记得他当年那半张脸。张公子的声音如风般响亮,永远不会消失;他的音信也不会让我感到难以频繁相见。听闻张公子一言可以领悟主人的心意,真是英俊之才,才能将困境变得焕然一新。最近听说监河正在收粮,我想东海的鱼也定会因此而受到影响。

注释:

  • 张公子:指张朝请,可能是诗人敬仰的朋友或文人。
  • 半面人:指诗人对张公子印象深刻,但又没有见到全貌。
  • 声烈与风:比喻张公子的声誉和影响力。
  • 音书:指音信和书信。
  • 悟主心:能体会主人的内心。
  • 百巧成穷:百般的聪明和技巧都至此穷尽。
  • 监河收贷粟:指监河一带的粮食征收政策。
  • 东海活穷鳞:暗指东海的鱼类因政策而受影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师道,生于宋代,曾任职于地方政府,因其文学才华而受到赞誉。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善于表达情感与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陈师道对张朝请的怀念之际,可能是由于当时社会动荡,他感受到的友谊的珍贵和人生的无常。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张公子深切的怀念,表现了诗人与张公子之间深厚的情谊。开篇即以“平生天上张公子”引入,展示了张公子的高尚与卓越,暗示他在诗人心中的崇高地位。紧接着,诗人回忆起与张公子相处时的情景,生动地描绘了他那半张面容,显示了对往昔的眷恋。

诗中“声烈与风来不尽”一句,形象地传达了张公子如风般的声名与影响,寓意着他的才华与人格魅力。这里的“音书无使去难频”则表达了诗人对张公子的音信的渴望,体现出深厚的友谊。

后半部分则引入了时事,提到监河收贷粟,暗示了社会的变化与困境,也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现状的关注和思考。结尾处以“定倾东海活穷鳞”收尾,既是对张公子的寄托与祝福,也暗含着对人生与命运的感慨。

整首诗言辞简练却情感丰沛,既有对友人的怀念,也有对社会的思考,体现了诗人人文关怀的情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平生天上张公子:开篇即称赞张公子的超凡脱俗,仿佛天上之人。
  • 尚记门间半面人:强调记忆中的张公子形象虽不全,但依然深刻。
  • 声烈与风来不尽:声音和名声如风般不息,表现其影响力。
  • 音书无使去难频:对张公子的思念与期望,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
  • 一言悟主心犹壮:张公子的才智使得他能够理解他人心意,显示出其智慧。
  • 百巧成穷发自新:即使聪明才智多,最终也会有新的突破。
  • 闻说监河收贷粟:引入现实政治,反映社会问题。
  • 定倾东海活穷鳞:借用自然现象,传达对社会动荡的思考与感慨。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张公子比作天上的人,表达其卓越。
  • 拟人:声与风相结合,赋予声音以生命。
  • 对仗:整首诗的对仗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张公子的怀念,表达了诗人对友谊的珍视与对社会现状的思考,展现了人文关怀与对人生的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张公子:象征着才华与高尚。
  • 半面人:代表着对过去的回忆和对友谊的珍惜。
  • :象征着自由与声名。
  • 东海:代表着浩瀚与变幻莫测的社会现状。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张公子在诗中被比作什么?

    • A) 天上之星
    • B) 半面人
    • C) 风
    • D) 水
  2. 诗中提到的“监河收贷粟”主要反映了什么?

    • A) 友谊
    • B) 社会动荡
    • C) 自然现象
    • D) 人生哲理
  3. “声烈与风来不尽”这一句的含义是什么?

    • A) 声音如风般短暂
    • B) 声誉如风般长久
    • C) 声音和风一样消逝
    • D) 声音与风无关

答案:

  1. A) 天上之星
  2. B) 社会动荡
  3. B) 声誉如风般长久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 杜甫
  • 《月夜忆舍弟》 -杜甫
  • 《静夜思》 - 李白

诗词对比:

  • 《春江花月夜》 - 张若虚:同样表达对友人和自然的思考,情感深厚。
  • 《夜泊牛渚怀古》 - 李白:同样通过景物抒发情感,具有历史感与怀旧情绪。

参考资料:

  • 《宋诗选注》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诗词解析与创作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