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酬张司马赠墨
李白 〔唐代〕
上党碧松烟,夷陵丹砂末。
兰麝凝珍墨,精光乃堪掇。
黄头奴子双鸦鬟,锦囊养之怀袖间。
今日赠予兰亭去,兴来洒笔会稽山。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上党地区的青松烟雾,夷陵的丹砂细末。兰花和麝香凝成了珍贵的墨水,光泽如同可以捧起的宝物。那位黄头的侍女,头上梳着双鸦髻,锦囊包裹着她的情怀。今天我将墨水赠送给兰亭,兴致来了就要在会稽山洒下我的笔墨。
注释:
- 上党:古地名,今山西省一带,以青松著称。
- 夷陵:今湖北宜昌一带,以丹砂(朱砂)闻名。
- 兰麝:兰花和麝香,古代指香料,象征珍贵。
- 黄头奴子:指年轻的侍女,黄头可能指发色或衣着特征。
- 双鸦鬟:一种古代女子发髻的造型,形似双只乌鸦。
- 锦囊:用来装东西的锦绣袋,象征细腻的心思。
- 兰亭:指王羲之的兰亭,流传千古的“兰亭集序”之地。
- 会稽山:指浙江绍兴的会稽山,古代文化名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著名诗人。被誉为“诗仙”,以豪放洒脱、想象丰富的风格闻名于世,作品多描写自然、人生、友情等,生于盛唐时期,受其政治动荡和社会变迁影响。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李白与友人张司马的赠墨之交,表达了对友谊的珍惜以及对创作的热情。诗中提到的兰亭,象征文人雅集的美好场景,反映了唐代文人重视交流与友谊的文化氛围。
诗歌鉴赏:
这首《酬张司马赠墨》通过对墨的描写,传达了诗人对友谊的重视以及对创作的热情。开篇用“上党碧松烟”与“夷陵丹砂末”描绘了自然美景,青松与丹砂象征着诗人对自然与艺术的热爱。接着,提到兰麝凝成的墨,表现了对文人雅趣的追求,墨的珍贵与光泽也隐喻着诗人内心的丰富情感。
“黄头奴子双鸦鬟”,展现了一位侍女的美丽形象,增添了诗的生活气息,进一步渲染了诗人与友人之间轻松愉悦的交流氛围。最后一句“今日赠予兰亭去,兴来洒笔会稽山”,则通过赠墨的动作,传达了诗人创作的兴致与对美好环境的向往,象征着诗人对自由与艺术的追求。
整首诗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味,意象鲜明,情感真挚,体现了李白豪放的个性与对文学创作的热情,是他与友人情谊的真实写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上党碧松烟:描绘了上党地区青松如烟的清新景象,暗示了诗人对自然的感悟。
- 夷陵丹砂末:提到夷陵的丹砂,象征文人所需的珍贵材料,暗示诗人对艺术的追求。
- 兰麝凝珍墨:兰花与麝香化为珍贵的墨水,展现了诗人对文人雅趣的向往。
- 精光乃堪掇:墨的光泽如同珍宝,象征着文化作品的珍贵。
- 黄头奴子双鸦鬟:描绘了美丽侍女的形象,增添了生活气息。
- 锦囊养之怀袖间:锦囊象征细腻情感,表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情谊。
- 今日赠予兰亭去:表达了即将将墨水赠送给友人的意愿。
- 兴来洒笔会稽山:展现了创作的兴致,渴望在自然美景中挥洒笔墨。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把兰麝比作珍墨,暗示文人精神追求的珍贵。
- 对仗:如“黄头奴子双鸦鬟”,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如“碧松”、“丹砂”,分别代表自然与艺术,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和谐。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与对艺术创作的热爱。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情与对美的追求,同时也反映了唐代文人间的深厚情谊。
意象分析:
- 青松:象征坚韧、长青。
- 丹砂:象征珍贵的艺术材料。
- 兰麝:象征高雅的文人气质。
- 黄头奴子:代表美好的生活情趣。
- 兰亭:象征文人雅集的文化场所。
- 会稽山:象征着美好的创作灵感源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夷陵”现在位于哪个省? A. 山西
B. 湖北
C. 浙江
D. 安徽 -
诗中“今日赠予兰亭去”中的“兰亭”指的是哪个历史人物的集会地点? A. 王羲之
B. 李白
C. 杜甫
D. 白居易 -
诗中提到的“黄头奴子”指的是? A. 一位老者
B. 一位美丽的侍女
C. 一位书法家
D. 一位商人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 《赠汪伦》李白
- 《春夜喜雨》杜甫
诗词对比:
- 李白的《将进酒》与《酬张司马赠墨》同样表现了诗人的豪情与对友人的赞美,但《将进酒》更侧重于对人生的感慨,而《酬张司马赠墨》则更强调友谊与艺术创作的结合。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通过对兄弟情谊的回忆,展现了另一种情感深度,体现了唐诗的多样性。
参考资料:
- 《李白全集》
- 《唐诗三百首》
- 《唐诗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