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桑子》

时间: 2025-01-08 02:49:53

悲欣弹却应无泪,剩有啼痕。

馀恨潜吞。

第一伤心数梦魂。

平生定力消磨处,结习耽人。

参到前因。

證得三年幻味真。

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采桑子

作者: 石任之 〔当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悲欣弹却应无泪,剩有啼痕。
馀恨潜吞。第一伤心数梦魂。
平生定力消磨处,结习耽人。
参到前因。證得三年幻味真。

白话文翻译:

即使悲欢离合已经弹尽,也不再有泪水,只剩下啼哭的痕迹。
剩下的遗恨悄然吞噬。最伤心的,数不胜数的梦中情景。
一生中的定力在消磨的地方,结下的习惯使我沉迷。
追溯到事情的根源,才明白这三年的幻梦才是真实的滋味。

注释:

  • 弹却:指弹奏乐器后停止,表示往事已逝。
  • 啼痕:哭泣留下的痕迹,暗指悲伤的余韵。
  • 余恨:剩下的遗憾与怨恨。
  • 梦魂:梦中的情感与思念,常象征对过去的追忆。
  • 定力:定心或意志力,指人在面对生活时的内心平静和坚韧。
  • 结习:形成的习惯或依恋,反映对某种情感的执着。

典故解析:

本诗未直接引用典故,但其情感与传统诗词中“离别”、“梦中情”等主题相呼应,常见于古人对逝去时光与情感的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石任之是当代著名诗人,生于20世纪,曾在多种文学形式上有所成就。他的作品通常具有鲜明的个性,展现出当代人的情感状态与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对往昔情感的追忆与反思之中,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诗人通过对梦境与现实的对比,探讨了人内心的挣扎与对过往的依恋。

诗歌鉴赏:

这首《采桑子》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感悟和情感的细腻描绘。诗的开头以“悲欣弹却应无泪”引入,透出一种对过往的缅怀,但又带有一丝释然。诗人通过“啼痕”和“馀恨”的描写,将内心的伤痛表现得淋漓尽致,令人感同身受。接下来的“第一伤心数梦魂”,再一次强调了梦境在情感中的重要性,梦不仅是对过去的追忆,也是对现实的反思。整首诗通过对“定力”的探讨,揭示了人在面对情感困扰时的脆弱与无奈,而“结习耽人”则暗示了一种无法自拔的依恋。在结尾部分,诗人总结了三年的幻梦与真实的矛盾,既是对过去的认知,也是对未来的思考。这首诗不仅表现了个人的情感经历,也反映了人们对生活、爱与失去的普遍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悲欣弹却应无泪,剩有啼痕。:虽然经历了悲欢离合,但如今已无泪,只留下啼哭的痕迹,表现出一种无奈和遗憾。
    2. 馀恨潜吞。:剩下的遗恨在心中悄然吞噬着我,暗示内心的痛苦与纠结。
    3. 第一伤心数梦魂。:最让我伤心的,是那些梦中重温的情景,表现对往昔的深切怀念。
    4. 平生定力消磨处,结习耽人。:一生的定力在此处消磨殆尽,习惯的结缔让我沉溺于此,表现对情感的依赖。
    5. 参到前因。:追溯到事情的根源,意味着要理解情感的本质。
    6. 證得三年幻味真。:经过三年的思考,终于明白这些幻梦才是生活中真实的滋味,揭示了对人生的深刻理解。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悲欣/无泪”,通过对比增强情感的对立。
    • 隐喻:将梦境与情感的回忆相联系,表达复杂的内心世界。
  • 主题思想: 这首诗主要探讨了人对过往情感的怀念与思考,表现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生活真实与幻梦之间的反思。

意象分析:

  • 悲与欣:象征人生的悲欢离合。
  • 梦魂:代表对过去的回忆和情感依恋。
  • 啼痕:象征着失去后留下的伤痛和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悲欣弹却”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无奈
    • B. 喜悦
    • C. 愤怒
    • D. 疲惫
  2. 诗中提到的“梦魂”是指什么?

    • A. 梦中的幻想
    • B. 对过去的思念
    • C. 未来的希望
    • D. 现实的困惑
  3. 诗人对“定力”的理解是什么?

    • A. 坚定的信念
    • B. 内心的平静
    • C. 情感的脆弱
    • D. 对生活的热情

答案:

  1. A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纳兰性德《浪淘沙》

诗词对比: 与李清照的《如梦令》相比,两者都表现了对爱情的怀念与失落,但石任之的诗更侧重于对内心情感的深刻反思,而李清照则更偏向于具体的生活场景与情感的细腻描绘。

参考资料:

  • 《古典诗词鉴赏》
  • 《现代诗歌研究》
  • 《石任之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