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桑子》

时间: 2025-01-08 02:40:15

纱窗透冷明灯暗,隐约初更。

似客敲门。

风动飞檐落叶声。

月儿半露残钲样,孤雁惊鸣。

人影微行。

掀起江南剩水情。

意思解释

采桑子

作者: 张恨水 〔当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纱窗透冷明灯暗,隐约初更。
似客敲门。风动飞檐落叶声。
月儿半露残钲样,孤雁惊鸣。
人影微行。掀起江南剩水情。


白话文翻译:

透过纱窗,冷意扑面,明亮的灯光却暗淡,隐约听到初更的钟声。
像是客人敲门,风吹动飞檐,落叶的声音传来。
月亮半露,像残缺的钲,孤雁在夜空中惊鸣。
人影微微移动,勾起了江南的水乡情怀。


注释:

  • 纱窗:用纱制作的窗户,透光但不透风,常用于夏季。
  • 明灯暗:明亮的灯光却显得昏暗,暗示一种孤寂的氛围。
  • 初更:夜晚的初期,指的是晚上九点到十一点。
  • :一种打击乐器,形状类似于月亮的残影。
  • 江南:指中国长江以南的地区,以水乡著称,风景如画。

典故解析:

“江南”是中国古代文化中常用的意象,象征着柔美的水乡风光和细腻的情感。诗中提到的“孤雁”则常用来表达孤独与思乡之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恨水(1895-1967),原名张治中,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和诗人。他的作品常常描绘社会现实和人性的复杂,具有强烈的情感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20世纪中叶,正值社会变革时期。张恨水通过细腻的描写,反映了当时人们内心的孤独与对江南水乡的深切怀念。


诗歌鉴赏:

这首《采桑子》通过细腻的意象和情感的渲染,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思乡之情。诗歌的开头描绘了夜晚的宁静与冷清,纱窗透出的冷意和暗淡的灯光,营造出一种孤寂的氛围。随之而来的“似客敲门”,不仅增加了画面的动感,还暗示了内心的期盼与渴望。

风动飞檐和落叶声的描写,更是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自然气息的江南夜晚,月儿的隐约和孤雁的鸣叫,象征着孤独的心境与对过往的追忆。最后一句“掀起江南剩水情”,则是对故乡的深切怀念,表现了诗人对江南水乡的眷恋与情感的纠葛。

整首诗在语言上简约而富有情感,意象的运用恰到好处,展现了张恨水对细腻情感的深刻洞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纱窗透冷明灯暗:通过纱窗,感受到一阵冷意,灯光却显得暗淡,暗示了环境的孤寂。
  2. 隐约初更:夜晚的初更,带来了一种时间的流逝感。
  3. 似客敲门:突如其来的声响,让人感到一丝紧张和期待。
  4. 风动飞檐落叶声:自然的声音融入夜的寂静,增加了诗的层次感。
  5. 月儿半露残钲样:月光缺损,仿佛与内心的孤独相呼应。
  6. 孤雁惊鸣:孤雁的鸣叫象征着孤独与思乡。
  7. 人影微行:夜晚的行人,形成了一种模糊的存在感。
  8. 掀起江南剩水情:最终通过这些意象,表达了对江南水乡的深情怀念。

修辞手法:

  • 比喻:月儿半露比喻一种残缺的美。
  • 拟人:风动飞檐,赋予自然以人的情感。
  • 对仗:上下句之间的平衡,使诗歌更具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江南水乡的深切怀念与孤独感,借助夜晚的景象,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象征着隔离与内心的封闭。
  2. :象征着希望与温暖,但在此处显得暗淡。
  3. :象征着孤独与思念。
  4. :象征着离别与思乡。
  5. 江南:象征着温柔、美丽与怀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纱窗透冷明灯暗”中的“冷”字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温暖
    • B. 孤寂
    • C. 快乐
  2. 诗中提到的“孤雁”象征着什么?

    • A. 团圆
    • B. 孤独与思乡
    • C. 旅行
  3. “掀起江南剩水情”中的“剩水”指代了什么?

    • A. 江南的美景
    • B. 诗人对江南的怀念
    • C. 生活的琐事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1. 李清照《如梦令》
  2. 温庭筠《更漏子》

诗词对比:

  •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表现了对江南的美好记忆,但更强调了个人情感的细腻与柔美。
  • 温庭筠的《更漏子》则将夜晚的孤静与思念结合,展现了相似的主题,但在风格上更为婉约。

参考资料:

  1. 《张恨水全集》
  2. 《中国现代诗词选》
  3. 《诗词鉴赏与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