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稠桑驿喜逢严河南中丞便别(得时字)》

时间: 2025-01-04 11:53:55

驷马映花枝,人人夹路窥。

离心且莫问,春草自应知。

不谓青云客,犹思紫禁时。

别君能几日,看取鬓成丝。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驷马映花枝,人人夹路窥。
离心且莫问,春草自应知。
不谓青云客,犹思紫禁时。
别君能几日,看取鬓成丝。

白话文翻译:

四匹马车映照着花枝,路旁的人们都在偷偷张望。
心中离别不必多问,春草自会明白我们的情感。
不是说我想要高升于青云之上,只是怀念紫禁城的时光。
与君分别能有几天,看看我的鬓发就会知道时光的流逝。

注释:

  • 驷马:四匹马拉的车,形容车队的壮观。
  • :映照,反射。
  • 夹路:夹在路旁,指人们站在路边观看。
  • 离心:心中有离愁。
  • 莫问:不要去询问。
  • 春草自应知:春天的草自会理解我们的离别情感。
  • 青云客:指追求高官显位的人。
  • 紫禁:指紫禁城,古代帝王的居所。
  • 鬓成丝:形容鬓发白了,时间的流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岑参(约715年-770年),唐代著名诗人,以边塞诗闻名,诗风豪放,善于描绘壮丽的自然景观和边塞的生活。他的作品常常表现出对战争的反思和对故乡的思念。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岑参出征途中,表达了他在离别时的复杂情感,既有对朋友的依依不舍,又有对未来的思索。诗中提到的紫禁城,象征着他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传达了离别时的伤感和对未来的忧虑。开头的“驷马映花枝”便设定了一个热闹的场景,花枝的美丽和马车的华丽形成鲜明对比,突出离别的沉重。接下来的“人人夹路窥”则表现了周围人对离别情景的关注,仿佛在提醒诗人这份情感并非孤立存在。

“离心且莫问,春草自应知”一句,巧妙地将自然与人情结合,春草虽无言,却似乎能感受到离愁,这种意象既形象又富有哲理。诗人进一步反思自己的追求,“不谓青云客”,他并不渴望权势,而是怀念那份安宁与温暖的紫禁城生活,显示出一种对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最后一句“别君能几日,看取鬓成丝”更是引人深思,表面上是对离别日子的感慨,实际上则是在感叹时光的流逝,暗示着人生的无常。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岑参对友谊的珍视和对人生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驷马映花枝:展现了壮观的车队以及周围美丽的春色,暗示着离别的庄重。
  2. 人人夹路窥:人们在路旁观看,反映出离别的热闹与不舍。
  3. 离心且莫问:虽然心中有离愁,但离别时不必多问,表现出一种无奈与情感的复杂。
  4. 春草自应知:春草在此象征着理解与共鸣,传达出自然对人情的感应。
  5. 不谓青云客:诗人并不追求名利,而是对往昔的思念,体现出一种淡泊名利的情怀。
  6. 犹思紫禁时:将紫禁城作为理想的象征,表达对那段时光的怀念。
  7. 别君能几日:感慨离别的短暂和对未来的忧虑。
  8. 看取鬓成丝:通过鬓发的变化,传达出时间的流逝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春草自应知”赋予自然以感情,增加诗的情感深度。
  • 对仗:如“驷马映花枝,人人夹路窥”,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春草被赋予了理解人的情感,增加了诗的生动性。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离别的感慨与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表达了人对友谊的珍视和对生命无常的思考。通过对自然的细腻描绘和对内心情感的深刻反映,诗人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象巧妙融合,展现了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驷马:象征着繁华与热闹,反映出离别的庄重。
  • 花枝:春天的象征,代表着生机与美好。
  • 春草:象征着生命与情感的共鸣,表达对离别的理解。
  • 青云:代表着名利和理想,反映对权势的淡泊。
  • 紫禁:象征着安宁与温暖的理想生活。
  • 鬓丝:象征时间的流逝,人生的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驷马映花枝”表现了什么样的场景?

    • A. 热闹的离别
    • B. 安静的思考
    • C. 冷清的乡村
  2. “春草自应知”中的“春草”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生命的脆弱
    • B. 对离愁的理解
    • C. 对权利的追求
  3. 诗中提到的“青云客”是指什么?

    • A. 追求名利的人
    • B. 追求平淡生活的人
    • C. 对自然有感的人

答案:

  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 高适的《别董大》

诗词对比:

岑参的《稠桑驿喜逢严河南中丞便别》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都表达了离别的情感,但王之涣更强调壮丽的自然景观和对未来的展望,而岑参则更加关注对过去的怀念与内心的复杂情绪。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岑参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