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来亦一布衣,去亦一布衣。
羞见关城吏,还从旧路归。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我来这里时只是一身朴素的衣服,离开时也是一身朴素的衣服。感到羞愧,不能面对关城的官吏,只好从旧路返回。
注释
- 来亦一布衣:来这里时穿的是简单的布衣,表示身份低微。
- 去亦一布衣:离开时仍然是布衣,强调没有改变,依旧贫穷。
- 羞见关城吏:感到羞愧,不想让关城的官吏看到自己。
- 还从旧路归:选择回到旧路,象征着对过去生活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无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岑参,字子美,号青丘,唐代著名诗人,主要以边塞诗闻名。他的诗风豪放,情感真挚,常常表现出对边疆生活的思考与感慨。
创作背景
《戏题关门》写于岑参任职边塞期间,诗中反映了诗人对自身身份的认识和对官场生活的无奈。处于政治动荡和社会变革的唐代,诗人通过简单的衣着,表达了对自我身份的清醒与自嘲。
诗歌鉴赏
《戏题关门》是一首典型的边塞诗,展现了岑参对自我身份的深刻反思。诗句开头以“来亦一布衣,去亦一布衣”开篇,简洁明了地表达了诗人的生活状态,这不仅是对自身贫穷的自嘲,更是对当时社会等级制度的批判。在唐代,衣着往往象征着身份与地位,而诗人以朴素的布衣自居,表现出他对世俗名利的淡漠。
“羞见关城吏”一句,传达出诗人对官场生活的不屑与排斥,表现了他内心的矛盾与挣扎。关城的官吏象征着官场的权势与腐败,诗人不愿面对这种现实,选择隐退,显示了他对自由、真实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在语言上简练却富有深意,情感上真挚而又深沉,展示了岑参作为诗人的独特魅力与艺术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来亦一布衣:暗示诗人出身贫贱,来关城时没有依靠与资本。
- 去亦一布衣:强调即使离开,身份未变,表现了对现实的无奈与自嘲。
- 羞见关城吏:表达了对官吏的鄙视,以及对自身贫困的羞愧感。
- 还从旧路归:选择回归旧路,象征对过去生活的怀念,隐含着对现实的不满。
修辞手法
- 对比:诗中“来”与“去”的对比,突显了身份的恒定与无奈。
- 拟人:将情感寄托于“关城吏”,使其成为诗人心中压抑与羞愧的象征。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对身份与地位的思考,以及对世俗名利的淡泊。诗人以自身的经历为引,表达了对官场的失望与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布衣:象征贫贱与平民身份,反映了诗人对物质的淡泊。
- 关城:象征官场与权力,代表着压迫与束缚。
- 旧路:象征着过去的生活与自由,表达了诗人对简单生活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布衣”指的是什么?
A. 富裕的衣服
B. 贫穷的衣服
C. 官员的制服
D. 战士的铠甲 -
诗人为什么感到羞愧?
A. 因为他没有财富
B. 因为他不想见官吏
C. 因为他失去了朋友
D. 因为他没有成就 -
“还从旧路归”可以理解为:
A. 追求新的生活
B. 对过去生活的怀念
C. 返回故乡
D. 寻找新的出路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同样描绘边塞风光,表达壮志未酬的情感。
- 李白《将进酒》:展现对自由生活的渴望与对现实的无奈。
诗词对比
- 岑参与王之涣的边塞诗均展现了对边疆生活的思考,但岑参更多地反映个人的身份感受,而王之涣则更加强调壮丽的自然景观与豪情。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代诗人研究》
- 《岑参诗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