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阳台 丙戌初冬赋呈冰姊》
时间: 2025-01-04 10:04:1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高阳台 丙戌初冬赋呈冰姊
作者: 龙榆生
望杳遗弓,愁侵短鬓,梦回蝉曳残声。前席虚怀,如今怎奈苍生。丹枫已逐吴波远,乱悽笳创雁宵征。怕飘零。向暖南枝,疏淡梅英。阴凝。可是回阳候,但凭将朔气,洗出青冥。瘦了黄花,依然卓立霜晴。沧桑一霎浑閒事,忍伶俜看转春荣。正关情。换谱幽兰,浅醉瑶觥。
白话文翻译
在遥远的天边,望着曾经的弓箭,愁绪渐渐染白了我的鬓发,梦中仿佛听见蝉鸣的余音。前席上空荡荡的,今时今日又能如何应对苍生的苦难?丹红的枫叶已随吴江的波涛远去,悲凉的笛声伴着雁阵夜归,怕是也会飘零。向着温暖的南枝,淡淡的梅花绽放。阴云密布,难道只是为了等待阳光的归来?唯有依靠寒气,把青天洗净。虽已消瘦的黄花,依然在霜雪晴朗中傲然挺立。世事沧桑,转瞬即逝,我却忍不住在旁观望春天的荣华。此情此景,正是感怀之处,换上幽兰的曲谱,微醉在瑶觥之间。
注释
- 杳:遥远。
- 愁侵短鬓:愁苦使鬓发渐白。
- 前席虚怀:前方座位空虚,心中感到孤独。
- 苍生:指广大人民,常用来表达对民众苦难的同情。
- 丹枫:红色的枫叶,象征秋天。
- 吴波:指吴江的水波。
- 悽笳:悲凉的笛声。
- 梅英:梅花的花朵。
- 朔气:寒冷的空气。
- 青冥:晴空。
- 沧桑:世事变化,常用来形容人生的无常。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龙榆生(1884年-1944年),字梦龙,号玉楼,江苏常熟人。近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擅长传统诗词,作品多表现个人情感、自然景象与人生哲理。
创作背景
本诗作于丙戌年的初冬,诗人寄情于自然,借景抒情,表达对时间流逝、人生无常的感慨,同时也体现了对生命中的美好事物的珍惜。
诗歌鉴赏
《高阳台 丙戌初冬赋呈冰姊》是一首通过自然景象映射人生命运的诗作。诗中开头以“望杳遗弓”引入,勾起了诗人对往昔的回忆,愁绪随之而来,反映了作者对时间流逝的痛感。接着,诗人用“丹枫已逐吴波远”描绘了秋冬的交替,似乎在感叹岁月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
“前席虚怀”则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失落,进一步深化了主题。面对苍生的苦难,诗人感到无奈,这种情感通过描写自然景象得到了升华。诗中的梅花、黄花等意象,不仅描绘了冬季的景象,也象征了生命的坚韧与希望。
整首诗在情感上波动起伏,寓意深远。诗人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色结合,创造出一种幽静而又充满哲思的氛围,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望杳遗弓:远望天边,感慨曾经的豪情壮志。
- 愁侵短鬓:愁苦使白发渐生,呈现出诗人的忧愁。
- 梦回蝉曳残声:梦中回忆蝉鸣,引发对夏日的留恋。
- 前席虚怀:座位空荡,暗示心灵的孤独。
- 如今怎奈苍生:现今面对民众的苦难感到无力。
- 丹枫已逐吴波远:秋天的枫叶已随水流远去,象征时间的流逝。
- 乱悽笳创雁宵征:悲凉的笛声伴着归雁,增添了孤寂感。
- 怕飘零:害怕生命的凋零与流逝。
- 向暖南枝,疏淡梅英:梅花虽淡,但在温暖的南枝上依然绽放。
- 阴凝:阴云密布,暗示冬天的寒冷。
- 可是回阳候:期待阳光的归来,象征希望。
- 洗出青冥:通过寒气洗净天空,展现对美好未来的渴望。
- 瘦了黄花:黄花虽瘦弱,仍在霜晴中傲立。
- 沧桑一霎浑閒事:生活的变化瞬间即逝,感慨人生的无常。
- 忍伶俜看转春荣:无法忍受旁观春天的繁华。
- 正关情:此情此景,正是关怀之处。
- 换谱幽兰:换上幽兰的乐谱,增添了一抹淡雅的气息。
- 浅醉瑶觥:在瑶觥之间微醉,表现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自然景象比喻人生的无常。
- 拟人:将自然赋予情感,使景物更具生动性。
- 对仗:句子结构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景物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与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同时寄托了对未来的希望与向往,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细腻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杳:象征遥远的过去。
- 丹枫:象征秋天的美丽与短暂。
- 梅英:象征坚韧与希望。
- 黄花:代表生命的脆弱与坚强。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丹枫”象征什么? A. 生命的希望
B. 时间的流逝
C. 人生的美好 -
“前席虚怀”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孤独
B. 开心
C. 愤怒 -
诗中“瘦了黄花”意在说明什么? A. 生命的消逝
B. 美的存在
C. 友情的珍贵
答案
- B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水调歌头》 苏轼:表达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与对人生的思考。
- 《春望》 杜甫:同样通过自然描写反映人生无常与国家的命运。
诗词对比
《高阳台》 vs 《水调歌头》
两首诗都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但《高阳台》更注重个人情感的抒发,而《水调歌头》则通过景物寄托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思考,展示了不同的情感深度与广度。
参考资料
- 《龙榆生诗文集》
- 《近现代诗词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