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阳台·怀女》
时间: 2025-01-04 07:09:24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高阳台·怀女
作者: 许禧身 〔清代〕
原文展示:
静掩晶帘,斜依冰簟,听他雨雨风风。
照壁书灯,宵深泪眼朦胧。
吴头越尾扁舟发,却年年几度悤悤。
镇惺忪。远隔仙凡,欲见无从。
忆儿苦况言难尽,剩幼时遗物,怕检函封。
凭遍篷窗,愁生山色溟濛。
此情何日方能慰,只除非梦里寻踪。
暂相逢。膝下承欢,聊解悲衷。
白话文翻译:
静静地拉上水晶帘子,斜靠在冰凉的竹席上,听着窗外的雨声和风声。
照着墙壁的灯光,夜深时泪眼模糊。
吴地的船只和越地的船只接连起航,却年年只在梦中相见。
只觉得神情恍惚,远隔于凡尘与仙境之间,想见却无从见面。
想念女儿的艰难境况,难以诉说,只有她幼时的遗物在,害怕打开封存的信件。
透过窗户望去,愁绪如同山中的雾霭,深沉而迷蒙。
这份情感何时才能得到安慰,或许只有在梦中才能寻到踪影。
暂时相逢,膝下的欢愉,聊解我心中的悲伤。
注释:
- 晶帘: 透明的帘子,常用来形容清凉的夏夜。
- 冰簟: 冰凉的竹席,给人清凉的感觉。
- 吴头越尾: 指的是江南的吴地和越地,古代水乡。
- 悤悤: 形容惆怅、迷惘的样子。
- 仙凡: 指神仙和凡人,象征着距离的遥远。
- 承欢: 享受孩子带来的快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许禧身,清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为表达对家庭和亲人的思念,情感细腻,风格清新。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诗人对女儿的思念之情,反映了古代父母对子女的关心与牵挂,尤其在离别或长时间未见时更加明显。
诗歌鉴赏:
这首《高阳台·怀女》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父亲对女儿的深切思念。开头通过“静掩晶帘,斜依冰簟”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诗人身处于一个安静的环境中,却因思念而心绪不宁。“听他雨雨风风”则通过自然的声音表现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惆怅。接着,诗人用“吴头越尾扁舟发”来引入对女儿的思念,表明了时间和空间的流逝,让人倍感无奈。
在后半部分,诗人用“忆儿苦况言难尽”来表达对女儿生活困境的担忧,显示出父亲深沉而无奈的爱。最后的“此情何日方能慰”则是对未来的期盼,暗示了父女间深厚的情感纽带,尽管身处异地,但这份感情却永远不会减弱。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静掩晶帘,斜依冰簟”:描绘了静谧的环境与诗人内心的安宁与忧愁。
- “听他雨雨风风”:自然的声音与诗人思念的情感交织,增强了孤独的氛围。
- “吴头越尾扁舟发”:提及江南水乡,象征着家乡与思念的结合。
- “忆儿苦况言难尽”:对女儿生活的担忧,表达了父亲的深情。
- “此情何日方能慰”:对未来重聚的期待,展现了亲情的力量。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吴头越尾”与“扁舟发”,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拟人:将自然元素与情感结合,使情感更具生动性。
-
主题思想: 此诗的主题是思念与亲情,表达了父亲对女儿的关心与牵挂,反映了亲情的细腻与永恒。
意象分析:
- 雨与风: 象征着思念的苦涩与孤独。
- 晶帘、冰簟: 代表静谧的环境,反衬出内心的波动。
- 扁舟: 代表游子与归乡的愿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吴头越尾”主要指的是哪个地区?
- A. 北方
- B. 江南
- C. 西部
- D. 东北
-
诗人对女儿的思念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 A. 生活困境
- B. 学业成绩
- C. 朋友关系
- D. 生活习惯
-
“此情何日方能慰”的意思是?
- A. 期待未来重聚
- B. 感到非常快乐
- C. 对生活感到失望
- D. 不想再思念
答案:
- B. 江南
- A. 生活困境
- A. 期待未来重聚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的作品,表达了对离别的思念。
- 《静夜思》:李白的经典,展现了对故乡的思念。
诗词对比:
- 《静夜思》 vs 《高阳台·怀女》:两者均表达了思念之情,但《静夜思》侧重于故乡的思念,而《高阳台·怀女》则更侧重于亲情的深厚。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作品集》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诗词流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