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杨瑗柘枝》

时间: 2025-01-01 12:44:48

促叠蛮鼍引柘枝,卷帘虚帽带交垂。

紫罗衫宛蹲身处,

红锦靴柔踏节时。

微动翠蛾抛旧态,缓遮檀口唱新词。

看看舞罢轻云起,却赴襄王梦里期。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促叠蛮鼍引柘枝,卷帘虚帽带交垂。
紫罗衫宛蹲身处,红锦靴柔踏节时。
微动翠蛾抛旧态,缓遮檀口唱新词。
看看舞罢轻云起,却赴襄王梦里期。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女子在舞蹈时的优雅与美丽。她在柘枝旁边轻声引导蛮鼍的歌声,轻轻卷起帘子,虚浮的帽子低垂着。穿着紫色罗衫的她,坐在那儿显得格外动人,红色锦靴轻柔地踩着节拍。她微微动了一下翠色的眉毛,抛弃了之前的样子,轻轻遮住檀口,唱起新的歌谣。舞蹈结束后,轻云似的身影渐渐升起,她却又向着襄王的梦境飞去,似乎在追寻那个渴望。

注释:

  • 蛮鼍:蛮鼍是一种蛙类,声音嘹亮,常用于引导舞乐。
  • 柘枝:柘枝是柘树的枝条,常用于乐器或舞蹈的道具。
  • 紫罗衫:指紫色的衣衫,象征华丽和高贵。
  • 红锦靴:红色的锦制靴子,显示出女子的优雅与魅力。
  • 翠蛾:指女子的眉毛,颜色如翠绿,形容美丽。
  • 檀口:指嘴唇,遮住檀口意味着含蓄与内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祜,唐代诗人,字仲明,号少白,生于公元九世纪,主要以五言绝句和律诗著称。他的诗歌多描绘生活中的细腻情感和自然景观,语言清新,意象生动。

创作背景:

《观杨瑗柘枝》是张祜对当时歌舞场景的描写,反映了唐代繁华的社交生活和女性的风采。诗中所描绘的女子形象深受当时社会的青睐,体现了对美和艺术的追求。

诗歌鉴赏:

《观杨瑗柘枝》是一首描绘舞蹈和美丽女子的诗作。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女子的优雅与魅力。开头以“促叠蛮鼍引柘枝”引出舞蹈的动感,蛮鼍的歌声与柘枝的意象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个美妙的画面。接下来的几句,通过描绘女子的服饰、动作,展现了她的风情和娇美。

“微动翠蛾抛旧态”一句,传达了女子在舞蹈中抛弃过去的韵味,展现出一种新生的气息。最后一句“却赴襄王梦里期”则引入了历史典故,襄王梦是指对美好爱情的追求,给整首诗增添了一层浪漫的色彩。这首诗不仅仅是对舞蹈的赞美,更是对女性美的礼赞和对梦想追求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促叠蛮鼍引柘枝:蛮鼍的声音引导着舞者,营造出节奏感。
  2. 卷帘虚帽带交垂:描绘舞者的妆扮,隐喻她的娇羞。
  3. 紫罗衫宛蹲身处:展示女子的华丽服装和其优雅姿态。
  4. 红锦靴柔踏节时:强调她的舞姿轻盈动人。
  5. 微动翠蛾抛旧态:暗示她的变化和新生,象征着青春。
  6. 缓遮檀口唱新词:女子轻声吟唱新歌,传递出温柔的情感。
  7. 看看舞罢轻云起:舞蹈结束,轻盈的身姿如云飘散。
  8. 却赴襄王梦里期:借用典故,表达对美好爱情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用“轻云起”形容女子的轻盈,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 对仗:如“红锦靴柔踏节时”,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通过描写女子的情感,赋予其生命。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女性的美丽与舞蹈展开,表达了对艺术和生活的热爱,以及对美好情感的追求。诗中的女子既是舞蹈的主角,也是梦想的追寻者,她的美丽与情感相互交织,形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蛮鼍:象征着生命力与节奏感。
  • 柘枝:象征着自然与音乐的结合。
  • 紫罗衫和红锦靴:代表了女性的华丽与优雅。
  • 翠蛾:象征着青春的活力与变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蛮鼍引柘枝中的蛮鼍指什么?

    • A. 一种鸟类
    • B. 一种蛙类
    • C. 一种乐器
    • D. 一种花卉
  2. 诗中“紫罗衫”象征什么?

    • A. 贫穷
    • B. 华丽与高贵
    • C. 劳动
    • D. 乡村
  3. “却赴襄王梦里期”中的襄王指的是?

    • A. 真实历史人物
    • B. 传说中的王者
    • C. 指代爱情的象征
    • D. 诗人自己

答案:

  1. B. 一种蛙类
  2. B. 华丽与高贵
  3. C. 指代爱情的象征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红楼梦》中的诗词:同样表现出女性的风采和情感。
  • 李白的《将进酒》:赞美生活中的欢乐和追求。

诗词对比:

  • 王维的《鸟鸣涧》:同样描写自然与人心的统一,通过自然景象反映内心情感。
  • 杜甫的《春望》:以更为沉重的基调表现社会变化,但同样关注个体情感。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诗经与唐诗比较研究》
  • 《张祜生平与作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