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员外席上观柘枝(一作周员外出双舞柘枝妓)》

时间: 2025-01-17 10:41:41

画鼓拖环锦臂攘,小娥双换舞衣裳。

金丝蹙雾红衫薄,

银蔓垂花紫带长。

鸾影乍回头并举,凤声初歇翅齐张。

一时欻腕招残拍,斜敛轻身拜玉郎。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周员外席上观柘枝
张祜

画鼓拖环锦臂攘,小娥双换舞衣裳。
金丝蹙雾红衫薄,银蔓垂花紫带长。
鸾影乍回头并举,凤声初歇翅齐张。
一时欻腕招残拍,斜敛轻身拜玉郎。

白话文翻译

在宴席上,画鼓声中,舞者的锦臂挥舞着,像小娥一样换上了华丽的舞衣。
金丝织成的薄衫在雾中轻盈,银色的花蔓悬垂,紫色的带子悠长。
鸾鸟的身影忽然回头,凤声初歇,翅膀齐齐展开。
一时间舞者轻巧地招手,倾身向着玉郎行礼。

注释

  • 画鼓:一种装饰性的鼓,常用于宴席上,增添气氛。
  • 小娥:指年轻的舞者,象征着青春和美丽。
  • 金丝蹙雾:金丝织成的衣裳轻薄如雾,形容其轻盈。
  • 鸾影、凤声:象征美丽的鸟类,常用于描绘舞蹈的优雅。
  • 玉郎:指年轻美男子,表达对其的尊敬与仰慕。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祜,唐代诗人,以五言诗闻名,擅长描写生活中的细腻情感和场景。他的作品常带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细腻的观察,擅长用简洁的语言表达深刻的情感。

创作背景

《周员外席上观柘枝》创作于唐代盛世,社会繁荣,文化艺术兴盛。诗人在宴席上观赏舞蹈,反映了当时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艺术的欣赏。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一幅华丽的舞蹈场景。诗人用“画鼓拖环”开头,立即把读者带入热烈的宴席氛围中,鼓声伴随着舞者的轻盈身姿,仿佛画面在眼前生动展开。舞者的服饰通过“金丝蹙雾红衫薄,银蔓垂花紫带长”两句得以细致描摹,展现出一种轻盈而华丽的美感,仿佛在舞动中与空气融合。接着,诗人描绘了舞者与乐声的和谐,鸾鸟与凤声的交织,传达出一种神韵与优雅。最后一句“一时欻腕招残拍,斜敛轻身拜玉郎”则将舞者的姿态与礼仪结合,既表现了舞蹈的优美,又体现了对观众的尊敬,形成了一种和谐美好的意境。这首诗不仅是对舞蹈艺术的赞美,也是对盛世生活的热爱与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画鼓拖环锦臂攘:描绘舞者的舞动,画鼓声响,手臂如锦般华丽。
  2. 小娥双换舞衣裳:年轻的舞者换上了华丽的舞衣,展示青春活力。
  3. 金丝蹙雾红衫薄:金丝织成的衣衫轻盈如雾,色彩鲜艳。
  4. 银蔓垂花紫带长:银色的花蔓垂下来,紫色的带子悠长,增添了华美。
  5. 鸾影乍回头并举:鸾鸟的身影突然回头,舞者的动作也随之变化。
  6. 凤声初歇翅齐张:乐声渐停,舞者翅膀般的手臂齐齐展开。
  7. 一时欻腕招残拍:舞者一挥手,似乎在与乐声的余音呼应。
  8. 斜敛轻身拜玉郎:舞者轻轻倾身,向玉郎行礼,表现出对观众的尊重。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鸾影”、“凤声”等比喻,增强了舞蹈的优雅感。
  • 对仗:如“金丝蹙雾红衫薄,银蔓垂花紫带长”,对仗工整,韵律优美。
  • 拟人:将舞者的动作描写得如同自然界的生物,表现出动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舞者的描写,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艺术的热爱,展现了唐代繁荣和谐美好的社会氛围。

意象分析

  • 画鼓:象征欢庆与热烈的氛围。
  • 小娥:代表年轻、活力与美丽。
  • 金丝、银蔓:象征华丽与精致,表现出舞者的优雅。
  • 鸾鸟、凤声:象征高贵与优雅,强调舞蹈的艺术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描写的舞者的衣裳是用什么材料织成的? A. 纯金
    B. 绸缎
    C. 金丝
    D. 玉石

  2. “鸾影乍回头并举”中的“鸾”是什么? A. 一种鸟
    B. 一种乐器
    C. 一种舞蹈
    D. 一种饮料

  3. 最后一句中“玉郎”指的是谁? A. 舞者
    B. 观众
    C. 诗人
    D. 其他舞者

答案

  1. C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 《清平调》—李白

诗词对比

  • 《夜泊牛渚怀古》:同样采用细腻的描写,但主题是怀古与感慨,情感更加沉重。
  • 《清平调》:对美的赞美与歌颂,侧重于女性的美丽与风采,风格与本诗相似却主题不同。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诗品鉴》
  • 《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