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州春送前进士蒯希逸》

时间: 2024-09-19 21:53:04

芳草复芳草,断肠还断肠。

自然堪下泪,何必更残阳。

楚岸千万里,燕鸿三两行。

有家归不得,况举别君觞。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芳草复芳草,断肠还断肠。
自然堪下泪,何必更残阳。
楚岸千万里,燕鸿三两行。
有家归不得,况举别君觞。

白话文翻译:

在芳草重新生长的地方,心中断肠的情感又再涌现。
自然会让人忍不住流泪,何必再去看那残阳的凄凉。
楚地的岸边延绵千里,只有三两只燕鸿飞过。
回不了家乡的我,更何况是举杯与君共饮呢?

注释:

  1. 芳草:指春天生长的草,象征生机。
  2. 断肠:形容极为悲伤,心如刀绞。
  3. 自然:自然地,情不自禁。
  4. 残阳:夕阳,象征离别的凄凉。
  5. 楚岸:指楚地的河岸,寓意遥远的故乡。
  6. 燕鸿:燕子和大雁,这里象征迁徙的鸟类。
  7. 君觞:君,指朋友;觞,酒杯。意指朋友间的饮酒。

典故解析:

“楚岸千万里”中提到的楚地,是指古代楚国的地域,代表着遥远的故乡。诗中常见的离别情绪,与杜牧的创作背景密切相关,反映了士人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友人的不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杜牧(803年-852年),字牧之,号樽客,晚唐著名诗人,以写景抒情见长,擅长五言律诗和七言绝句。他的诗歌常表现出对历史的思考和对时局的忧虑。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杜牧送别好友蒯希逸之际。诗中充满了对离别的伤感与对故乡的思念,反映了当时士人面对科举制度与离别情感的复杂心境。

诗歌鉴赏:

《池州春送前进士蒯希逸》是一首充满情感的送别诗,展现了杜牧深厚的诗歌造诣。全诗以自然景物的描写引入情感,芳草的生长与心中断肠的情感交织在一起,生动地表现了离别之痛。诗人在描绘自然时,不仅仅是表面景象的再现,更是情感的寄托。残阳的意象则进一步渲染了离别的凄凉,让人感受到时光的流逝和无奈。

诗的最后两句,吟咏着对故乡的思念与归属感的失落,表现出一种无可奈何的孤独与惆怅。整体上,这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展示了杜牧对人间情感的细腻观察和深刻理解,也反映了唐代士人的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芳草复芳草”:春天的草又重新长出来,象征着生机与希望,但与此形成对比的是内心的断肠之痛。
  2. “断肠还断肠”:再一次强调了内心的悲伤,情感的加深。
  3. “自然堪下泪”:眼泪是情感的自然流露,表明诗人因离别而感伤。
  4. “何必更残阳”:不必再去看那残阳,暗示了对离别后的凄凉的感慨。
  5. “楚岸千万里”:遥远的故乡,表现了对家乡的思念。
  6. “燕鸿三两行”:孤独的景象,只有几只燕鸿飞过,增添了离别的孤寂感。
  7. “有家归不得”:表达了归家的渴望与无奈,反映了士人漂泊的生活。
  8. “况举别君觞”:对朋友的告别,感情更为深切。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草和阳光用作情感的象征,增强诗的表现力。
  • 对仗:如“芳草复芳草,断肠还断肠”,形成音韵的和谐与情感的共鸣。
  • 拟人:自然景物的描写,赋予其情感,使人感同身受。

主题思想: 全诗的中心思想是对离别的感伤与对故乡的深切思念,暗示了杜牧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友人的不舍之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芳草:象征生机与希望,表达人生的循环与变化。
  2. 残阳:代表离别的凄凉,暗示时间的流逝。
  3. 楚岸:象征故乡,寄托了对家乡的思念。
  4. 燕鸿:迁徙的鸟,象征孤独与离别。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芳草”象征什么? A. 春天的生机 B. 离别的伤感 C. 生命的循环

  2. "楚岸千万里"中提到的“楚”指代什么地方? A. 现代城市 B. 古代楚国 C. 杜牧的故乡

  3. 这首诗表达的主要情感是什么? A. 喜悦 B. 离别的伤感 C. 对理想的追求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1. 李白的《送友人》
  2.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诗词对比: 《送友人》:同样表达送别之情,风格更为豪放。 《登鹳雀楼》:通过壮丽的景色表达人生的壮志与豪情,侧重于理想与现实的对比。

参考资料:

  1. 《唐诗三百首》
  2. 《杜牧诗集》
  3. 《唐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