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第后寄长安故人》

时间: 2025-01-19 19:55:41

东都放榜未花开,三十三人走马回。

秦地少年多酿酒,已将春色入关来。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及第后寄长安故人
作者: 杜牧 〔唐代〕

东都放榜未花开,
三十三人走马回。
秦地少年多酿酒,
已将春色入关来。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写道,东都的科举考试尚未揭晓,花尚未绽放,三十三个考生骑马返回了家乡。秦地的年轻人多是在酿酒,如今春天的气息已通过关隘传入。

注释:

字词注释:

  • 东都:指的是长安(今西安),是唐朝的都城。
  • 放榜:指科举考试的成绩公布。
  • 花开:比喻考试结果尚未揭晓。
  • 秦地:指的是今陕西省一带,古时称为秦国。
  • 酿酒:指年轻人们在春天酿制美酒。

典故解析:

  • 放榜:科举制度是唐代特有的选拔制度,放榜即是揭示考试成绩的重要时刻。
  • 春色入关:春色象征着希望与生机,突显出春天的万物复苏。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杜牧(803年-852年),字牧之,号樱桃,晚唐著名诗人,以其清新、婉约的风格闻名,作品多涉及政治、爱情及社会生活等主题。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杜牧中进士后,反映了他对故友的思念和对家乡的眷恋,同时也表达了对科举制度的感慨。

诗歌鉴赏:

《及第后寄长安故人》是一首充满思乡情与人情味的诗。诗中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东都(长安)即将揭晓的科举榜单与归乡的考生们,展示了一个生动的社会场景。开篇提到“东都放榜未花开”,不仅暗示了科举成绩的悬而未决,也传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期待与不安。接下来的“三十三人走马回”,则生动地描绘了考生们的兴奋与归乡的急切,三个字的“走马回”使得整个画面动感十足。

最后两句提到“秦地少年多酿酒,已将春色入关来”,则是对故乡的深切怀念与对年轻人生活的关注。酿酒不仅是秦地文化的一部分,也象征着青春的活力与生机。这种对比不仅让人感受到考生的归属感,还暗示了春天带来的希望与新生。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悠远,展现了杜牧细腻的观察力和深厚的情感,既有对个人命运的反思,也有对故乡和友人的深切思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东都放榜未花开:长安的科举考试结果尚未揭晓,诗人通过比喻“花开”来表达期待与紧张的心情。
  • 三十三人走马回:三十三个考生骑马返乡,反映了他们对结果的迫切渴望。
  • 秦地少年多酿酒:描绘了秦地年轻人活泼的生活态度,酿酒在此不仅是生活的方式,也是一种文化的象征。
  • 已将春色入关来:春天的气息传入长安,象征着新生与希望,同时也暗示着诗人与故乡的联系。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放榜”比作“花开”,增强了悬念感。
  • 对仗:全诗结构对称,增强了音韵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科举成就的期待、对故乡的思念和对青春活力的向往,展现了唐代士人对人生和理想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色:象征希望与生机,代表着未来的美好。
  • 酿酒:象征着生活的丰富多彩与快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东都”指的是哪个城市?

    • A. 洛阳
    • B. 长安
    • C. 南京
    • D. 成都
  2. “三十三人走马回”中的“三十三”有何象征意义?

    • A. 代表所有考生
    • B. 特指一群考生
    • C. 代表了希望
    • D. 以上皆是
  3. 诗中“春色入关来”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绝望
    • B. 期待与希望
    • C. 忧伤
    • D. 疲惫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鹳雀楼》王之涣
  • 《春望》杜甫

诗词对比:

  • 比较杜牧的《及第后寄长安故人》和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两者都反映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对未来的期待,但杜牧更侧重于个人情感,而王之涣则表现了壮阔的自然景观与历史沧桑。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杜牧诗集》
  • 《唐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