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和歌辞。王昭君》
时间: 2025-01-19 17:44:0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自矜妖艳色,不顾丹青人。
那知粉缋能相负,却使容华翻误身。
上马辞君嫁骄虏,玉颜对人啼不语。
北风雁急浮清秋,万里独见黄河流。
纤腰不复汉宫宠,双蛾长向胡天愁。
琵琶弦中苦调多,萧萧羌笛声相和。
可怜一曲传乐府,能使千秋伤绮罗。
白话文翻译:
我自以为娇艳的容貌,忽视了画师的描绘。
谁知化妆的粉饰反而让我受了委屈,让我的美貌误了我自己。
我骑马告别君王,嫁给了骄横的敌人,
面对他我只能默默流泪。
北风急促,雁阵飞过清秋,
千里之外我独自看着黄河奔流。
我纤细的腰肢已不再受汉宫的宠爱,
双眉愁苦地向胡天望去。
琵琶的弦上多是伤感的曲调,
萧萧羌笛声与我共鸣。
可惜这一曲传入乐府,
竟能让千秋岁月为我伤感。
注释:
字词注释:
- 自矜:自以为是,过于自负。
- 丹青:指画师,丹青人即画师。
- 粉缋:化妆的粉饰。
- 容华:容貌和花容月貌。
- 骄虏:指骄横的敌人,特指匈奴等。
- 玉颜:美丽的面容。
- 双蛾:指眉毛。
- 胡天:指北方匈奴的天空。
- 琵琶:一种乐器,象征音乐和情感。
典故解析:
- 汉宫宠:指汉朝宫廷的宠爱,代指美人如云的汉代。
- 乐府:古代音乐和诗歌的结合,传唱着情感与故事。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长卿(约709年-约785年),唐代诗人,字中立,号景山。他的诗作多描绘自然景观,抒发个人情感,风格清新婉约,常以细腻的笔触表现人生的苦乐。
创作背景: 《相和歌辞》是一首描写王昭君的诗,昭君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四大美女之一,因其出塞和亲事而感人至深。刘长卿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昭君命运的同情与对美丽的惋惜,反映了当时社会对战争和和亲的复杂态度。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王昭君的视角,表达了她的无奈与痛苦。开篇以自矜的妖艳色彩引出,昭君自以为美貌可以赢得一切,但最终却因“粉缋”的虚妄而失去了真正的幸福。诗中对比了她从汉宫的宠爱到不得不嫁给“骄虏”的落差,生动地表现了她内心的悲愤与无助。
北风与雁阵的描写,营造了清秋的孤寂氛围,昭君在异乡的游子心情愈加沉重。她的纤细腰肢再也无法得到汉宫的宠爱,双眉愁苦向胡天望去,暗示她对故国的思念和对未来的迷茫。琵琶与羌笛的哀伤音调交织在一起,形成了强烈的情感共鸣,传达出一种无奈的悲情。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鲜明,通过细腻的描写让读者感受到昭君的美丽与哀愁,进一步引发对美与命运的深思,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情感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自矜妖艳色,不顾丹青人。
- 昭君自负于自己的美丽,忽略了画师的描绘。
-
那知粉缋能相负,却使容华翻误身。
- 谁知化妆的粉饰反而使她受了委屈,导致美貌误了自己。
-
上马辞君嫁骄虏,玉颜对人啼不语。
- 她骑马告别君王,嫁给了敌人,面对他默默流泪。
-
北风雁急浮清秋,万里独见黄河流。
- 描绘北风与雁阵,昭君在异乡感受到孤独。
-
纤腰不复汉宫宠,双蛾长向胡天愁。
- 她的纤细腰肢已不再受汉宫的宠爱,眉头愁苦。
-
琵琶弦中苦调多,萧萧羌笛声相和。
- 琵琶与羌笛的音调哀伤,表达内心的苦闷。
-
可怜一曲传乐府,能使千秋伤绮罗。
- 可怜这一曲传入乐府,竟能让千秋岁月为她伤感。
修辞手法:
- 对仗:整首诗在对仗上极为工整,增添了韵律感。
- 比喻:将美丽与命运相联系,暗示美貌的无奈。
- 拟人:琵琶与羌笛似乎在诉说昭君的心声,增添了情感的厚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王昭君的悲惨命运,探讨了美貌与命运之间的关系,揭示了女性在历史和社会中的悲剧处境,反映了对和平与爱情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妖艳:象征着美丽与虚幻。
- 北风、雁阵:象征孤独与思乡。
- 琵琶、羌笛:象征音乐与心声,传达情感的共鸣。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自矜妖艳色”是什么意思?
- A. 自信美貌
- B. 自卑
- C. 不在乎外表
-
“可怜一曲传乐府”中的“乐府”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乐器
- B. 古代音乐和诗歌的结合
- C. 皇宫
-
诗中提到的“骄虏”指的是哪一类人?
- A. 汉族
- B. 匈奴等外族
- C. 诗人自己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 李白的《将进酒》与刘长卿的《相和歌辞》均展现了对人生的思考,但李白的诗歌更为豪放,而刘长卿则细腻而忧伤。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