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少微上人游天台》

时间: 2025-01-19 17:34:51

石桥人不到,独往更迢迢。

乞食山家少,寻钟野路遥。

松门风自扫,瀑布雪难消。

秋夜闻清梵,馀音逐海潮。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少微上人游天台
唐代:刘长卿

石桥人不到,独往更迢迢。
乞食山家少,寻钟野路遥。
松门风自扫,瀑布雪难消。
秋夜闻清梵,馀音逐海潮。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孤独的旅人,走在通往天台山的路上。石桥上没有人,只有我独自向前走,路途遥远。乞求食物的山中人很少,寻找钟声的野路也显得很遥远。松树门前的风自会扫荡,瀑布上的雪却难以融化。秋夜里听到清晰的梵音,余音随着海潮而逐渐消逝。

注释:

  • 石桥:指通向天台山的桥,暗示人迹罕至。
  • 乞食山家:指山中乞讨求食的人,反映出山中生活的艰辛。
  • 寻钟:寻找钟声,可能是指寺庙的钟声,象征着修行与求道。
  • 松门:松树环绕的门,象征着通往自然与宁静的入口。
  • 清梵:清晰的佛教梵音,传达情感的宁静与超脱。
  • 海潮:海浪的潮起潮落,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长卿,字长卿,唐代诗人,曾任官职,后隐居于山林,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和个人情感。他的诗风清新,意境深远,常常表达对自然和人生的感悟。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刘长卿的隐居生活时期,反映了他对山水的向往和对修道生活的追求。诗中所描绘的天台山,是当时著名的道教圣地,诗人将自己的思想情感寄托在自然景色中。

诗歌鉴赏:

《送少微上人游天台》通过描绘孤独的旅程,表达了诗人对修道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深切感悟。开头的“石桥人不到”便营造了一个寂静、空旷的氛围,令人感受到旅途的艰辛和孤独。接着,“乞食山家少,寻钟野路遥”通过对山中乞讨者的描写,反映了生活的艰难,同时暗示了修行者在追求精神生活道路上的孤独与辛苦。

后两句“松门风自扫,瀑布雪难消”则将自然景色与情感相结合,松门的清风象征着内心的宁静,而瀑布的雪难以消融,则暗示了修行的艰难与世事的无常。最后一句“秋夜闻清梵,馀音逐海潮”更是深化了主题,清晰的梵音伴随着海潮的声音,既是对佛教文化的敬仰,也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整首诗在意象上层次分明,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山水的热爱以及对生命的思考,给人以深刻的启发与思索。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石桥人不到,独往更迢迢。”:描写了旅途的孤独,表明行者在这条路上是孤身一人,路途漫长而遥远。
  2. “乞食山家少,寻钟野路遥。”:反映山中人稀,乞求食物的困难,暗示修道者的生活艰辛。
  3. “松门风自扫,瀑布雪难消。”:松门的清风象征着自然的宁静,而瀑布的雪难以融化则暗示修行的艰难。
  4. “秋夜闻清梵,馀音逐海潮。”:通过秋夜的清梵音与海潮的余音,表达了对佛教文化的敬仰与人生无常的思考。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多处对仗工整,如“乞食山家少,寻钟野路遥”,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 比喻:如“松门风自扫”寓意内心的清净。
  • 意象:诗中采用了“石桥”、“松门”、“瀑布”等自然意象,增强了诗的意境。

主题思想:整首诗体现了诗人对修行生活的向往与追求,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传达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石桥:象征孤独的旅程。
  • 松门:代表通往宁静和自然的入口。
  • 瀑布:象征自然的力量与生命的流转。
  • 秋夜:暗示时间的流逝与思考的宁静。
  • 清梵:代表佛教文化与内心的平和。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石桥人不到”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寂寞和孤独
    • B. 热闹与繁华
    • C. 喜悦与欢快
  2. “乞食山家少”中的“乞食”指的是什么?

    • A. 乞讨食物
    • B. 享受美食
    • C. 种植食物
  3. 诗中提到的“秋夜闻清梵”象征了什么?

    • A. 对爱情的渴望
    • B. 对佛教的敬仰与内心的宁静
    • C. 对财富的追求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 《登高》:杜甫
  • 《早发白帝城》:李白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相比,刘长卿的《送少微上人游天台》更侧重于内心的孤独和对修行的向往,而李白则倾向于抒发壮志豪情与对历史的感慨。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反映出唐代诗歌的多样性与深刻性。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刘长卿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