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霜前柿叶一林红,
树里溪流极望空。
此景凭谁拟何处,
金阊亭下暮烟中。
白话文翻译:
在霜降之前,柿树的叶子已经变得通红,树林中小溪的水流在树影中延展,仿佛无尽地向空中望去。这幅美景,谁能描绘出在哪里呢?唯有在金阊亭下的暮色烟雾之中。
注释:
- 霜前:指霜降之前的时节,象征着秋天的结束和冬天的来临。
- 柿叶一林红:柿树的叶子在秋天变红,描绘了秋天的景色。
- 树里溪流:树木间流淌的小溪。
- 极望空:仿佛无尽地望向天空,形容溪水流向的景象。
- 金阊亭:金阊亭是指一处亭子,可能是作者常去游玩的地方。
- 暮烟中:傍晚时分的烟雾,营造出一种朦胧的氛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唐寅(1470年-1523年),字伯虎,号六如居士,明代著名的诗人、画家。他的诗词才华横溢,擅长山水、花鸟等题材,风格多变,既有豪放之气,也有细腻之情。唐寅的生活经历颇为坎坷,曾因科举失利而落魄,但在艺术上却取得了极高的成就。
创作背景:
《金阊暮烟图》创作于唐寅晚年,那时他已声名显赫,却常常感慨人生的无常。诗中描绘的秋天景色,既是对自然美的赞美,也是对时光流逝的感叹,展现了他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诗歌鉴赏:
《金阊暮烟图》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秋天的深刻感受和对人生的思考。首句“霜前柿叶一林红”生动地描绘出秋天的色彩,柿叶的红艳让人感受到季节的变化和生命的流转。接下来的“树里溪流极望空”不仅展现了自然的宁静,也暗含了诗人内心对远方的向往和思索。在这一幅秋日的画面中,诗人通过“此景凭谁拟何处”的自问,表达了对美景的无奈与对时光的感慨。最后以“金阊亭下暮烟中”收尾,既点明了地点,也营造出一种朦胧的意境,让人感受到秋天的凉意与夜晚的来临。
整首诗在意象上层层递进,情感上由外在的自然景色引入内心的思考,展现了诗人细腻的观察力和深刻的思维能力。唐寅通过对秋天景色的描绘,折射出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的深刻联系,让读者在欣赏自然美的同时,也引发对人生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霜前柿叶一林红:描绘了秋天的柿树,暗示时间的流逝。
- 树里溪流极望空:溪水在树木间流淌,象征着生命的延续。
- 此景凭谁拟何处:自问这幅美景究竟该在哪里描绘,流露出对美的追求。
- 金阊亭下暮烟中:在金阊亭下,傍晚的烟雾中,营造出一种朦胧的氛围。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象与人情感相联系。
- 对仗:如“霜前柿叶一林红”与“树里溪流极望空”对称呼应。
- 拟人:溪流仿佛在望向天空,赋予了自然以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秋天的自然美,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人生哲理的思考,展现了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珍惜。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柿叶:象征秋天的丰收与生命的轮回。
- 溪流:象征生命的流动与时间的无尽。
- 暮烟:营造出一种朦胧的意境,象征着时光的渐行渐远。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霜前柿叶一林红”的意思是: A. 柿树的果实成熟了
B. 柿树的叶子在霜降前变红了
C. 柿树的花开了 -
“此景凭谁拟何处”中“拟”的意思是: A. 画
B. 计划
C. 思考 -
整首诗的主要情感是: A.欢乐
B.忧伤
C.感慨与思考
答案:
- B
- A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夜泊牛津》
诗词对比:
- 唐寅《金阊暮烟图》与李白《月下独酌》:
- 两者都描绘了自然美,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悟,但唐寅更多地强调了时节的变化和哲理思考,而李白则侧重于孤独与自由的情感。
参考资料:
- 《唐寅诗文集》
- 《明代诗歌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