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赋月云际送诚监寺
皎洁离云鹤梦时,
孤光还与雪相宜。
金盂后夜重垂影,
拂尽天风不自知。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月亮在云间的清澈景象,宛如鹤在梦中飞翔,孤独的月光与雪花交相辉映。夜晚的金色盂形月亮,影子沉重地垂落,轻柔的天风拂过,却让人无法察觉。
注释:
- 皎洁:明亮、洁白。
- 离云:在云层之上,意指月亮高挂于云间。
- 鹤梦时:鹤在梦中飞翔的时刻,形容宁静的场景。
- 孤光:孤独的月光。
- 金盂:指月亮,像金盂一样的圆形。
- 重垂影:影子沉重地垂落。
- 拂尽:轻轻拂去。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明显的典故,但诗中提到的“鹤”常用于古诗中象征高洁与超脱,常常与月亮等意象相呼应,表达出一种超然的境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释重显,宋代高僧,擅长诗歌创作,作品多描绘自然景物、表达禅理,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对寺庙生活的思考中,诗人通过对月景的描绘,表达了内心的宁静和对自然的感悟。
诗歌鉴赏:
《赋月云际送诚监寺》是一首描写月夜景色的诗,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塑造出一种幽静而高远的意境。诗的开头“皎洁离云鹤梦时”,用“皎洁”形容月光的明亮,与“离云”相结合,给人一种月亮独自高挂、清新脱俗的感觉。接着,诗人提到“孤光还与雪相宜”,这里的“孤光”不仅指代月光的孤独,也暗示着月光与雪的相映成趣,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
后两句“金盂后夜重垂影,拂尽天风不自知”则将视线转向月亮的影子,描绘了月亮在夜空中的沉重和宁静。尤其是“拂尽天风不自知”,让人感受到一种无形的力量轻柔地拂过,却又让人难以察觉,体现出一种超然的境界。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对自然的热爱,给人一种心灵的洗涤。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皎洁离云鹤梦时:描绘月亮洁白而明亮,似乎在梦幻般的天空中。
- 孤光还与雪相宜:孤独的月光与雪白的雪花互相映衬,构成和谐美景。
- 金盂后夜重垂影:月亮如同金色的盂,夜晚影子沉重地投射下来。
- 拂尽天风不自知:轻柔的风吹过,却让人无法察觉其存在。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月亮比作“金盂”,形象生动。
- 对仗:如“皎洁离云”与“孤光还与雪”,使诗句更加工整。
- 拟人:将风拟人化,表现出一种无形的力量。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月夜美景的赞美,以及内心的宁静与超然。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传达了一种对生命的思考和对自然的敬畏。
意象分析:
- 月亮:象征宁静与孤独,代表高洁的情感。
- 云:代表变幻与宽广,增添了诗的层次感。
- 雪:象征纯洁与宁静,和月光相映成趣。
- 天风:代表自然的力量和不可捉摸的存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孤光”指的是什么?
- A. 太阳
- B. 星星
- C. 月亮
- D. 烛光
-
“金盂后夜重垂影”中的“金盂”比喻什么?
- A. 一种器皿
- B. 月亮
- C. 太阳
- D. 星星
-
诗中表现的主要情感是什么?
- A. 悲伤
- B. 喜悦
- C. 宁静
- D. 愤怒
答案:
- C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静夜思》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静夜思》:同样描绘月亮的宁静,却更多表现出对故乡的思念。
- 《月夜忆舍弟》:强调对亲人的思念,而《赋月云际送诚监寺》则更专注于自然景色。
参考资料:
- 《宋诗选注》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唐宋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