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李城门罢官归嵩阳(城门院在遗补院东)》

时间: 2025-01-01 15:21:20

与君相识处,吏隐在墙东。

启闭千门静,逢迎两掖通。

罢官多暇日,肄业有儒风。

归去尘寰外,春山桂树丛。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李城门罢官归嵩阳
与君相识处,吏隐在墙东。
启闭千门静,逢迎两掖通。
罢官多暇日,肄业有儒风。
归去尘寰外,春山桂树丛。

白话文翻译

与您相识的地方,官吏隐居在墙的东边。
千扇门都静止了,迎接和告别都在两侧通道。
辞官后有许多闲暇日子,读书学习有着儒家的风范。
归去吧,远离尘世,去往春天的山中和桂树的丛林。

注释

  • 李城门:指的是李姓朋友的名字,城门可能是其隐居的地方。
  • 吏隐:指隐居的官吏,说明他们选择远离官场。
  • 启闭千门静:形容城中门窗的关闭,似乎一切都很平静。
  • 逢迎两掖通:逢迎是迎接、招待的意思,两掖指的是通道。
  • 肄业:指的是学习,尤其是古代的读书人。
  • 尘寰外:远离尘世,指向自然和宁静的生活。
  • 春山桂树丛:春天的山中有桂树丛,象征着美好的归宿和宁静的环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权德舆(约730-799年),字季长,唐代诗人,曾任职于朝廷,后因政治原因辞官,晚年隐居,作品多描写山水田园之美,风格清新洒脱。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权德舆罢官后,表达了他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对官场的厌倦,体现了士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自然的热爱。

诗歌鉴赏

《送李城门罢官归嵩阳》这首诗以自然与人文相结合的方式,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的开头以“与君相识处”引入,不仅表明了诗人与李城门的友情,还隐含着对过去交往的怀念。接着描写了吏隐的安静生活,突显出与官场喧嚣的对比,表现出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启闭千门静,逢迎两掖通”一句,通过描写静谧的环境,表现出一种淡泊明志的心态。诗人通过对环境的描绘,传达出他对官场的厌倦和对归隐生活的追求。接下来的“罢官多暇日,肄业有儒风”则展示了他在辞官后所期望的读书生活,这不仅是对个人修养的追求,也是对社会责任的反思。

最后两句“归去尘寰外,春山桂树丛”,更是将整首诗的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诗人对世外桃源的向往。诗中自然景物的描写,渗透着浓厚的生活情趣和哲理思考,表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执着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与君相识处:开头提到与朋友的相识,营造了亲切的氛围。
  2. 吏隐在墙东:描绘隐居的环境,暗示了远离官场的生活。
  3. 启闭千门静:强调环境的宁静,暗示社会的喧嚣与隐居的平静形成对比。
  4. 逢迎两掖通:指社交活动的减少,表现出对简单生活的向往。
  5. 罢官多暇日:辞官后,时间充裕,暗示对学习的重视。
  6. 肄业有儒风:说明读书学习的态度,表现出儒学的影响。
  7. 归去尘寰外:表达对世俗生活的超脱,向往自然。
  8. 春山桂树丛:描绘理想的归宿,象征着宁静与美好。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描写环境比喻内心的宁静。
  • 对仗:如“启闭千门静,逢迎两掖通”,增强了诗的音韵美。
  • 意象:春山和桂树象征着美好的归宿。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着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表达了诗人对世俗官场的厌倦和对自然、宁静生活的追求,反映出一种淡泊名利的儒家精神。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城门:象征着官场与世俗的界限。
  • 千门静:反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 桂树:象征着美好与高洁,寓意归隐后的理想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李城门是指哪个人? A. 诗人
    B. 诗人的朋友
    C. 官员

  2. “肄业有儒风”这句诗的意思是? A. 读书学习有道德风范
    B. 生活悠闲无所事事
    C. 官场上交际广泛

  3. 整首诗主要表达了什么主题? A. 对官场的赞美
    B. 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C. 对城市生活的热爱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孟浩然《春晓》

诗词对比

  • 王维《山居秋暝》:同样表达了对自然生活的热爱,但更侧重于描写秋天的静谧。
  • 孟浩然《春晓》:以春天的生机为主题,展现了与权德舆相似的自然情怀。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诗经》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